唐代宗时,张延赏坐镇成都,他发现一桩案子疑点重重,便下令重审。第二天,他刚到办公

蕊蕊聊过去 2025-09-14 13:40:56

唐代宗时,张延赏坐镇成都,他发现一桩案子疑点重重,便下令重审。第二天,他刚到办公室,发现书案上多了张纸条,上面写着:这事你就别瞎操心了,我赠你三万贯钱喝茶,案子嘛,就让它过去吧。 唐代宗大历年间,正是安史之乱后国家百废待兴的时期。剑南西川地区包括成都周边,吐蕃和南诏不时侵犯边境,地方治安不稳,司法案件多发。张延赏出身太原名门,早年进士及第,历任东都留守判官等职,积累行政经验。朝廷为稳固西南,任命他为检校兵部尚书兼成都尹、剑南西川节度观察使,统管军政。他上任后,注重整饬吏治,巡视地方,试图恢复社会秩序。 那时蜀地民生凋敝,战乱遗留问题多,豪强势力盘踞,贿赂风气盛行。张延赏在处理公务中,常常亲自审阅卷宗,针对疑难案件深入核查,以维护朝廷权威。成都作为剑南道治所,府衙处理各类诉讼,涉及土地纠纷、刑狱等事。铜钱是主要流通货币,三万贯已是巨款,能买下大片田产,地方官员常面临类似干扰。 张延赏翻阅一桩案件卷宗时,发现疑点多,供词矛盾,证据不全。这案子涉及本地富户,地契有伪造迹象。他决定重审,召集属吏核实事实。次日,他入衙后,在书案上看到一张纸条,内容直白,许以三万贯铜钱,劝他别管此事。这就是标题中提到的情形:唐代宗时,张延赏坐镇成都,他发现一桩案子疑点重重,便下令重审。第二天,他刚到办公室,发现书案上多了张纸条,上面写着:这事你就别瞎操心了,我赠你三万贯钱喝茶,案子嘛,就让它过去吧。 纸条来源不明,透出诡异。张延赏未理会,继续下令严查,限期三天。第二天,书案又现纸条,开价升到五万贯,语气劝告。他仍坚持,缩短时限到两天。第三天,第三张纸条出现,许诺十万贯,恳请罢手。十万贯在当时是天文数字,足以动摇人心。张延赏面对这层层加码的贿赂,最终叫停审理,认为钱多能通神,案子背后势力太大,自己无力抗衡。 这事出自唐人笔记《幽闲鼓吹》,反映中唐官场实况。张延赏虽有清誉,但在此事上妥协,显示出个人局限。唐中叶后,地方节度使权力大,司法易受干扰,贿赂成风。朝廷虽设监察御史,但执行不力,导致类似问题频发。 从历史看,唐代宗时期,国家注重恢复经济,成都作为蜀中重镇,丝织业发达,贡赋重要。但边患未除,吐蕃军屡犯,内部豪强利用空隙操控案件。张延赏任内,曾修水利,减税负,赢得一些认可,可这桩事暴露他未能彻底抵制腐败。 对比当下,我们党始终坚持反腐倡廉,强调从严治党。历史镜鉴告诉我们,权力需受监督,司法公正关乎民心。唐代那种匿名贿赂方式,如今在高压反腐下难以为继。成都作为现代化城市,传承历史教训,推动法治建设。 张延赏后来升迁,回朝任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参与决策。但这桩成都旧事,提醒官员面对诱惑时需坚守底线。唐德宗贞元三年,他去世,谥成肃,官场生涯留下争议。

0 阅读:77
蕊蕊聊过去

蕊蕊聊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