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丽文胆子真大!她直接放出话来,如果自己当了国民党主席,第一个就是要收拾民进党,并且她还表示,自己对这件事是胸有成熟,甚至她还当着镜头毫不避讳的说,自己是民进党出身的,很了解他们,网友:你这样揭自己老底,党内会选你吗?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在台湾政坛,郑丽文的名字如今几乎成了一个风暴中心,从宣布参选国民党主席的那一刻起,她的每一句发言、每一次出场,便都不再是单纯的政治动作,而是引发全台舆论震动的“事件”,她不是那种循规蹈矩的传统政治人物,也不是靠着温和立场讨好各方的妥协派,郑丽文选择了一条最难走、却最容易被记住的路——用自己曾经的绿营身份,转身成为蓝营里最敢怼民进党的那一个人。 郑丽文在节目中坦然承认自己过去是民进党的一员,甚至担任过修宪小组召集人,这样的自曝,在政坛中极为罕见,一般人避之唯恐不及的“政治前科”,她却毫不回避,甚至拿来当成打击对手的工具,这不是一时冲动,而是一种策略性的投石问路,郑丽文深知,国民党当前最缺的,不是人手,而是有胆识、有本领、懂得如何与民进党正面对抗的人,她清楚民进党如何操作议题、如何用意识形态包装政策,更知道如何在不动声色中引导舆论风向,这些都是她在绿营多年亲历的经验,现在成为了她与民进党交锋的底气。 相较于蓝营那些仍在思考“怎么不要得罪中间选民”的候选人,郑丽文显然走得更极端,也更果决,她不只是在喊“收拾民进党”这样煽动性的口号,更把两岸议题、经济困境、民生压力一一拆解,用实际现况反击民进党的执政逻辑,她明确指出,两岸关系紧张并非抽象问题,而是直接影响台农台商、渔民出口、中小企业订单的现实危机,在许多蓝营政治人物还在犹豫是否要谈“九二共识”的时候,郑丽文已经毫不含糊地高举宪法文本,强调“台湾人就是中国人”的立场,这样的表态,毫无疑问会被贴上“亲中”标签,但她似乎并不在意。 这份不在意,其实恰恰就是她目前最具突破性的特质,当国民党陷入长期低迷、派系内斗、候选人轮番失利的状态时,郑丽文的出现像是一场突如其来的剧烈震荡,打破了原本平静却无力的蓝营氛围,她不属于朱立伦的嫡系,也不被地方派系如卢秀燕系统所倚重,更与深蓝学者阵营如张亚中保持距离,正因为没有背景依附,她反而更能自由出击,不必顾虑太多路线妥协,这种“局外人”的姿态,让她在传统派系林立的国民党中显得格外突兀,却也特别醒目。 当然,郑丽文要面对的阻力也不小,党内温和派担心她的路线过于激进,会导致中间选民流失,深蓝群体虽然认同她的立场,但对她的过往仍存戒心,毕竟,从曾经主张“台独”的民进党成员,转变为坚定统派的国民党主席候选人,这样的身份跨度,在台湾政坛几乎前所未见,有人质疑她的动机,也有人担心她的转变是否稳定,但郑丽文从未试图掩饰这一切,她反而反复强调,正因为曾在绿营内部,她才更懂得绿营的弱点;正因为经历过转变,她才更清楚蓝营的盲点。 回顾过去几年,民进党在选战中屡屡胜出,不仅因为基层组织强大,更因为议题操作精准,每当两岸紧张、国际局势变动,民进党总能迅速将焦点转向“抗中保台”的情绪动员,而国民党往往陷入应对乏力的尴尬,要么选择回避,要么吞吞吐吐地道歉澄清,郑丽文则选择正面迎战,直接指出问题本质,并提出自己的替代方案,她主张的两岸关系,不是对抗,而是合作;不是恐惧,而是战略布局,她甚至提出把大陆视为“资产”与“机会”,而不是“威胁”与“敌人”,这种论述在当下台湾政坛显得格格不入,却在部分蓝营青年中引发强烈共鸣。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郑丽文的言论在网络世代引起了广泛讨论,她的视频在社群平台上被大量转发,不只是因为她“敢讲”,更因为她讲得“具体、有感”,在政策层面,她不再仅停留在口号式批评,而是用数字、趋势和产业案例说明问题,例如台积电技术被迫外移、农产品出口受阻、青年就业和薪资停滞等问题,都是她反复强调的焦点,这种“经济现实导向”的论述风格,正好填补了蓝营长期以来在民生议题上的空白。 然而,郑丽文也不是没有弱点,她的高强度发言,虽然赢得了一部分深蓝基本盘的支持,却也可能让中间选民望而却步,在台湾这种高度分裂的选民结构中,一味拉拢深蓝,并不能赢得选举胜利,而她目前的策略,还未完全展现出如何跨越意识形态界限、吸引更广泛选民的能力,此外,国民党主席的角色不仅是“战斗机”,更要是“整合者”,要带领一个派系林立、意见分歧的政党走出低谷,靠个人魅力和战斗力远远不够,还需要组织资源、募款能力和协调手腕,这些,郑丽文是否具备,还有待观察。 信息来源:直新闻--台湾时事评论员郑丽文表示,若自己成功当选国民党主席,第一件事竟然是?
国民党主席选举,还没开打,最狠的话,就先从一个“民进党叛徒”的嘴里说了出来。郑丽
【15评论】【2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