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总理飞机未达中国,中国上千吨稀土已先抵德,谁料不到48小时,德国经济部竟立刻叫停中企收购芯片厂。 要说中国稀土对德国有多重要,就不得不从2024年说起了,这一年德国进口了5200吨稀土,其中65.5%直愣愣地写着"中国制造",剩下那34.5%更绝,得先漂洋过海到中国工厂转一圈,经过高温淬炼、化学提纯,变成能用的永磁体、催化剂之后,才能再运回德国装进汽车发动机和风力发电机里。 说白了,德国工业体系就像个被脐带拴在中国稀土产业链上的巨婴,连断奶的勇气都没有! 而这次中国特地批准了上千吨稀土,运抵汉堡港后,就兵分两路:一部分直奔大众沃尔夫斯堡工厂,钻进全自动生产线,变成驱动电动车的永磁电机——每台电机里2公斤稀土永磁体,都是中国江西的稀土矿经过赣州工厂的108道工序才炼出来的。 另一部分被德国联邦材料研究机构高价买走,去试替代品。可结果咋样呢?马普所那帮科学家折腾三年的稀土替代品,烧结出来的磁体性能连中国80年代水平都够不上,妥妥的“吃饭还得靠中国灶台”。 德国经济部肯定受不了,当场就叫停了中企收购Elmos芯片厂一事! 这家德国企业本来打算把多特蒙德的FAB5晶圆厂卖给中国公司,成交价8450万欧元,结果德国经济部一纸禁令下来,理由是"保护技术主权"——可FAB5用的是350纳米制程技术,中国国内12英寸晶圆厂早就在量产14纳米芯片了。 更讽刺的是,这个工厂原本计划裁员300人,中企收购后不但保住了饭碗,还打算投资升级到28纳米制程,结果德国政府亲手把这个双赢局搅黄了。 这事儿得从德国的"红绿灯政府"说起。经济部长哈贝克是绿党干将,整天把"去中国化"挂在嘴边,可他忘了德国83%的稀土得从中国进口,91%的全球稀土加工能力攥在中国手里。总理朔尔茨前脚带着大众、宝马高管来中国签了千亿订单,后脚就被哈贝克打脸,这种"内阁撕裂"在德国政坛堪称一绝。 更绝的是美国在背后煽风点火,2016年福建宏芯基金收购德国爱思强半导体设备公司,都快签字了,美国商务部突然跳出来说"这技术可能用于核项目",吓得德国政府紧急刹车。现在这套剧本又在Elmos身上重演,只不过这次导演换成了德国自己的绿党。 德国工业界的日子可不好过。大众汽车的稀土库存一度只够维持45天,生产线随时可能停摆;巴斯夫的化工车间因为稀土催化剂短缺,产能缩水了20%。德国联邦教研部一边给弗劳恩霍夫研究所拨款研发无稀土激光晶体,一边又得乖乖从中国进口稀土原料,这种"左手打右手"的操作,简直不要丢脸。 这场稀土博弈的本质,是德国在"战略自主"和"经济现实"之间的痛苦挣扎。绿党政客们喊着"去中国化"的口号,却忘了德国汽车产业40%的销量靠中国市场撑着,每辆出口到中国的宝马iX里,都藏着中国产的稀土永磁体。 更讽刺的是,德国经济部叫停中企收购的当天,埃尔默斯公司股价暴跌15%,而中国赛微电子的股价却逆势上涨3%,资本市场用真金白银给这场闹剧投了票。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里,稀土就像一面照妖镜,照出了德国工业的脆弱性和政治的短视。当汉堡港的稀土集装箱被装上开往沃尔夫斯堡的卡车时,不知道德国经济部的官员们有没有想过:那些闪烁着金属光泽的粉末,不仅是制造电动车的原料,更是维系中德经贸关系的润滑剂。 但要是把这层润滑剂抽掉,受伤的到底是中国,还是德国自己的工业齿轮?答案或许藏在大众工厂里那台停止运转的电机里,藏在埃尔默斯工厂门口失业工人的叹息里,藏在弗劳恩霍夫研究所实验室那盏彻夜未眠的台灯下。
德国总理飞机未达中国,中国上千吨稀土已先抵德,谁料不到48小时,德国经济部竟立刻
依秋聊趣
2025-09-12 11:45:32
0
阅读:739
书生
默克尔退休后,德国实际已经亡国了,彻底沦为丑国附庸,经济殖民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