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雨]就在中俄蒙三方刚签完管道备忘录不久,俄方突然抛出一句话,意思很简单:中国不用担心,如果蒙古靠不住,俄方有备胎。这话说得不重,但分量却重得很。 管道这事看着只是拉一根管线,但实际上,每一步都涉及国家的利益和背后的算计,信任根本没那么牢。 蒙古现在就像夹在两座大山中间的小桥,内外交困,它搞的“第三邻国战略”就是既想捞中国和俄罗斯的好处,又希望美国那边也不落下。 去年美国还能源援助蒙古,好听是帮助蒙古转型,可困扰随之而来,很快蒙古本地的环保声音跟着强了,就说天然气管道会破坏草原环境。 再加上政府里的争议,项目批文一拖就是几个月,这节奏妥妥让中俄放心不下。要知道这跟管道关乎着两国的经济和能源安全,谁都怕被人掐了脖子。 所以中俄早有准备,除了经过蒙古国外,还规划了一条路线,绕过一大圈,直通中俄,无第三国家。 中国看重能源命脉,希望能自己掌握控制权,俄罗斯这边同样心里有数,一份绕过蒙古的技术方案早早摆在桌下。虽然绕道造价高不少,地形也费劲,但最大好处是放心,风险最小。 俄罗斯的精明大家都懂,一方面财政压力摆那,欧洲市场断了大主流出气口,中国这边成了俄罗斯的救命稻草,所以俄罗斯现在更想和中国绑得紧。 另一方面,想给自己留后路,不让蒙古成为把柄。 中国谈判绝不冲动,天然气用多少都清楚,该买多少心里都有数,进口比例不超过全国产量五分之一,这就是底线。 俄罗斯急着卖气,还想抬价,张口就奔着以前跟欧洲做生意的价格走,可中国这边价格一分不能多花,结算还倾向用自己的货币,细节都要握在手里,这才是大国谈判的底气。 管道不用急着推进,该留备胎留备胎,保障长远安全才是稳妥, 这场看不见硝烟的拉锯早就是公开的秘密 最后怎么落地,关键还得看价格和风险掌控到底怎么谈,三国明面上合作,背地里步步算计,管道路线只是表象,谁也不想让对方掌住自己的命门。 整个事情说到底,还是信任问题,签备忘录那天的笑脸只能说明场合,实际博弈才是真正的较量。 眼下中国有备胎,有选择,完全不急着被谁牵着鼻子走;俄罗斯虽然把中国当成主心骨,也不得不妥协;蒙古夹在中间左右逢源,结果到头来谁都不会全信它。 三方管道这盘棋,现在才刚开始,中俄手里的筹码越来越多,压力越来越小,等到真实利益敲定前,谁都不会轻易松口,真正的较量还在后头。
普京一旦离世或者下台,乌克兰可能就真的危险了,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曾透露,当初“
【1评论】【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