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再乱,也比中国强!”谁都想不到,这句话居然出自我国倾心培养的物理天才尹希之口——他是哈佛大学最年轻的教授,却在接受公费留学时,放弃国籍忘了本,那么他现在过得怎么样呢? “我选择留在科研环境更优越的地方。目前来看,美国再如何动荡,其科研条件仍然领先。”2015年的秋天,哈佛大学的校园里落叶纷飞。刚刚破格晋升为正教授的尹希,面对镜头推了推黑框眼镜,语气平静却坚定。 这番话,如一石激起千层浪。 许多人不解:这位来自中国的天才,为何如此决绝? 时间退回到1983年,北京寒冬。一名二年级小学生悄悄躲在被窝里,读的不是童话,而是大学微积分。 “妈妈觉得我应该看《安徒生》,但我只觉得柯西积分公式更迷人。”许多年后,尹希这样回忆,“那大概是我第一次意识到,自己和别人不太一样。” 9岁半,他背着几乎齐肩高的书包,走进北京八中的超常儿童实验班。教室第一排,总坐着一个双脚还够不着地的男孩。 1996年盛夏,12岁的尹希步入高考考场。监考老师反复核对他的准考证:“小朋友,你是不是走错地方了?”他没有走错。572分,这个比许多高三生还高的成绩,将他送进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 五年后,18岁的尹希让哈佛大学招生办公室陷入一场争论。他的申请材料堪称惊艳:数理满分、国际期刊论文、诺奖得主推荐信……但哈佛从没招收过这么年轻的博士生。 最终,物理系主任霍默·尼尔森力作出决定:“有些规则,本就是为天才而破的。” 在哈佛,他继续书写传奇:三年完成博士学业,26岁成为助理教授,31岁晋升正教授。他在弦理论领域提出的理论,令导师赞叹不已。 而真正将他推向风口浪尖的,是公开说出的那句话:“中国的科研环境仍在发展。现阶段,我留在美国更有利于我的工作。” 一石激起千层浪。 “忘本”“背离”的批评如潮水般涌来。有人指出:他是中国人,就理应回国效力。但也有人理性发声:人才流失的背后,是国内学术环境、科研机制及人才待遇等方面的差距,这不是个人的全部责任。 2023年,尹希团队发表重磅论文,提出验证超弦理论的新方法。如今的他,已是两个混血孩子的父亲,在波士顿郊区的家中,窗外是静谧流淌的查尔斯河。 尹希的故事,折射出全球化时代下人才流动的复杂图景。个人追求学术理想与爱国情怀之间,是否存在必然的对立?科学是否有真正的国界?这些问题,或许没有非黑即白的答案。 而比批判个人选择更值得思考的,是如何建设真正能够吸引并留住顶尖人才的科研土壤,让天才不再需要离乡,才能发光。 信息来源: 新华网|中科大尹希31岁成哈佛正教授 破华人记录 文|知又 编辑|南风意史
“美国再乱,也比中国强!”谁都想不到,这句话居然出自我国倾心培养的物理天才尹希之
南风意史册
2025-09-06 10:41:26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