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建国以来,一直在做三件事:抢别人土地、抢别人出海口、堵别人出海通道,任何时

古凌国际 2025-09-04 12:31:44

俄罗斯建国以来,一直在做三件事:抢别人土地、抢别人出海口、堵别人出海通道,任何时候,跟俄罗斯谈判,的结果都是:你让步,我不动。 15世纪末的莫斯科公国,还只是金帐汗国治下的藩属。伊凡三世宣布独立时,手里的地盘也不过四十万平方公里,最大的难题是没有出海口。 北冰洋常年冰封,黑海被奥斯曼帝国牢牢控制,波罗的海又落在瑞典和波兰的势力范围里。 伊凡三世清楚,仅靠内陆贸易难以支撑国家崛起,因此他留下的遗训之一便是:俄罗斯必须向外扩张,必须抢到出海口。 几个世纪后,彼得大帝接过了这份遗产。他从小对航海着迷,登基后便立志要把俄罗斯变成海上强国。1695年,他亲自指挥围攻亚速夫城,组建顿河舰队,短暂打开了通向亚速海的大门。 几年后,他又联合丹麦、波兰,发动了长达二十多年的大北方战争。最终,波罗的海东岸落入俄罗斯之手,圣彼得堡在沼泽地上拔地而起,成为“通向欧洲的窗口”。 与此同时,瑞典的海上贸易被迫绕远,成本骤升。 这种以战争换取港口的传统,到了叶卡捷琳娜二世时期被推向顶点。18世纪下半叶,她南下兼并克里米亚,把黑海的出海口硬生生从奥斯曼帝国手中夺走。 奥斯曼舰队一度被迫退缩,黑海贸易命脉被俄罗斯紧紧攥在手中。而向东,她也没有停步,签下《瑷珲条约》,拿下外满洲,使俄罗斯在太平洋拥有了新的落脚点。 2008年,格鲁吉亚冲突中,俄军在南高加索一举拿下关键通道,直接卡住能源输送线路;2014年,克里米亚的地缘意义再次显现,黑海舰队稳稳驻扎在塞瓦斯托波尔; 2022年的俄乌冲突,则把全球粮食运输推入困境,乌克兰的港口封锁不仅困住了谷物出口,也波及全球供应链。 13世纪的莫斯科只是蒙古汗国体系中的一个小附庸,地盘仅两万平方公里。 没有出海口的俄罗斯,既无远洋贸易能力,也缺乏海军。正因这种“缺口感”,几代沙皇才持续南下、北上和东扩。 伊凡四世推进至伏尔加河流域,彼得大帝在波罗的海开窗,叶卡捷琳娜二世夺取克里米亚——每一步都与“海”息息相关。 到了现代,俄罗斯依旧延续着这条路径。邻国对其保持着高度戒心:波兰忧惧历史重演,乌克兰因港口而卷入冲突,北约东扩则加剧了俄罗斯对安全空间的焦虑。 外交桌上常见的局面是“你退我进”,双方在地缘棋盘上反复拉扯。 七百年的历史串联下来,俄罗斯的扩张逻辑几乎没变:抢地、抢港口、堵住他人通道,以此换取安全和资源。但这种手段带来的孤立同样显而易见。 未来,俄罗斯能否在扩张与合作之间找到平衡,或许才是它能否真正融入世界秩序的关键节点。

0 阅读:0
古凌国际

古凌国际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