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知道周总理曾经担任过黄埔军校的政治部主任,但是很少有人知道的是,周总理的弟弟曾

不急不躁文史 2025-09-01 23:31:53

都知道周总理曾经担任过黄埔军校的政治部主任,但是很少有人知道的是,周总理的弟弟曾经考上了黄埔四期,和王耀武等人是同学,在北伐战争还受过伤,你知道他是谁吗? 有人在问:周总理有弟弟吗?名字叫什么? 他叫周恩寿,字“同宇”,生在1904年,也就是光绪三十年。那一年北洋水师已经没了声响,慈禧快油尽灯枯,帝国的根骨一根根断。 他出生时,周家已经走下坡,祖上留下来的那点书香气,在岁月里被蚕噬得不剩几页。 他是兄弟里最安静的那个,年纪又最小。 小时候家里实在拮据,最后送去天津,过继给四伯。 那时候他才十四岁,背着书包从淮安一路坐船北上,到天津站下来的时候,风大得吹得他耳朵疼。伯父是个没孩子的老派读书人,规矩多,话少。 他每天按时背书,给伯母打水,冬天的水缸结着冰,他赤手掀起水桶沿,那种冷是钝的,钻进骨头里,但他忍着不出声。 成绩好是真的,跳级跳得飞快,老师喜欢他,常常夸他将来必成大器。 可他自己知道,读书这条路,是在吃别人剩下的饭,伯父念他乖巧,也只是“念”——没亲人间的情分。 南开中学那年,他走运考上了。 去报名那天是个秋晨,黄叶铺了一地。他穿着伯母用旧布缝的外套,袖口泛白,站在大门口看着“南开”两个字愣了好久。 他知道,这是哥哥也来过的地方。 他一直看着哥哥的背影长大,周恩来早几年就在外面“搞革命”了,那是个热词,带着危险的香味。 他不多问,只是默默学着。1924年那年春天,他悄悄加入了社会主义青年团。后来正式转党时没人催他,他也没和家里说,签完字,回家照常给伯母洗碗。 他是“觉悟社”的交通员,跑腿送信,有一次夜里十一点在小洋楼门口等人,风吹得他鼻子发红。 有人递给他一个包裹,说一句“记得烧”,就走了。 他把包揣在怀里,跑了两条街才停下来,心跳得像鼓一样。他记得那晚邓颖超请他吃了碗热汤面,给他织了一双毛线棉鞋。穿上的那一刻,他竟有点想哭。 1926年,他进了黄埔,是第四期,政治科。 穿上军服那天,他站在镜子前照了又照,脸还有些稚气。 他跟林、文他们一批,那时候大家都不知道将来谁会爬到哪一层楼。教官讲课讲得快,他用小本记得密密麻麻。 有人觉得他太文气,他不辩,黄埔的日子短,才六个月,他就跟着北伐队伍走了。 武昌战役的时候,他在前线做宣传员。 哪有专职的岗位,喊完口号就要跟着冲,他腿上中了一片弹片,疼得浑身打颤。 是郭沫若和胡公冕把他从前线拉回来的,两人一人抄一只胳膊,边走边骂“你小子不要命了?”他躺在担架上,眼睛望天,觉得那片天低得快压下来。 伤还没好全,他就又去了武汉。 在那儿干了个听起来挺大的职务,叫“邮电检查委员会主任”。 其实就是审查电报,过滤言辞,顺带再看看有没有可疑的信件。蒋介石当时还没撕破脸,对周恩来这边装得客客气气。给他弟弟安排个位置,也算投桃报李。 可他那年犯了个错,不大,也不小。 说穿了,是动了情。 一个女学生,姓什么没人记得了他,写信求调,说想缓一缓。 没等回复,他人就走了。 周恩来听说后,气得拍桌。那份“擅离职守,撤职查办”的处理报告,是他亲手批的。 句子写得干脆,像刀子,一下扎进他弟弟的心里。 他不吭声。 那年冬天,他去了上海,干了几个月的地下工作,白天装作在商号当学徒,晚上传消息。 有次传完密信,他在黄浦江边站了很久,江风拍打着栏杆,他想起哥哥说的那句“你要自律,不要连累别人”。 他心里委屈,也疲惫。 没几个月,他向组织提出,想读书,不干了。 没人留得住他。 连邓颖超都劝不动,他脱党,自己一人去了吉林。 那年他开始用“周同宇”这个名字,“同宇”是他早年的字,用起来不算假。 从此,他退场了。 像舞台上一盏灯,啪地一下熄灭,可命运总会绕回来。 1928年5月,周恩来和邓颖超从上海出发,打算取道东北去莫斯科开“六大”。 在青岛被人盯上,日本特务一路跟踪到大连,最后抓进水上警察厅。关了一夜,没查出证据,放了。但他们知道,还不算安全。 下火车那一站是吉林。 周恩来写信给弟弟,信里写着“问舅父安”“大鸾已过”。 这几个字一落,周恩寿马上明白:危险到了。什么也没说,他带人接应,把两位从小站口接走,在一个客栈里藏了一夜。 夜里外面有人敲门,他拿着棍子站在门后,手心全是汗。 他知道,只要那晚出事,他们仨都活不成。 那是他最后一次为组织做事。 之后,他就像被一只手悄悄推到人群后面,没人再提起他。他在吉林过普通人日子,偶尔教教书,写点文章。新中国成立后,他照例不接受安排,也不去走门路。 周恩来在家规里写明:“亲属不得以我之名谋私。”他记得。 1974年,周恩来病重。 有一晚,他对侄子侄女们说:“你们父亲,脱了党,但我信他不会出卖我们。他,还帮过我们。” 1980年起,周恩寿才作为政协委员出现在报纸上,名字还是那个:周同宇。 1985年5月13日,他走了。

0 阅读:393

猜你喜欢

不急不躁文史

不急不躁文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