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理例会别成安全隐患“孵化器” 监理例会本应是工程安全的“防火墙”,如今却常沦为“走过场”的形式。参会者低头刷手机,发言套话连篇,问题议而不决,安全隐患在这样的低效会议中不断滋生。 形式主义让会议“空转” 某办公楼项目例会上,施工方念着“安全巡查正常”的稿子,监理机械回应“继续加强”,没人提及电梯井口防护缺失的问题。这种流水账式汇报,让隐患被集体忽视。 更糟的是“甩锅式发言”。某桥梁项目讨论支架沉降时,施工方说“按规范施工”,监理称“已提醒整改”,建设单位表示“请各方落实”,一圈下来没人担责,最终支架垮塌造成返工。 决议执行更是“纸上谈兵”。某厂房项目例会要求“5天内修复临边护栏”,因无人追踪,半个月后仍未动工,一名工人不慎坠落受伤。 恶性循环埋下安全雷 低效会议直接拖慢进度。某小区项目因例会定不下深基坑支护方案,拖延导致暴雨后边坡滑坡,损失超50万元。 沟通失效让协作断裂。施工方没说清塔吊故障,监理没提检测结果,结果塔吊失控撞坏脚手架,各方互相指责却查不到会议记录。 信任没了,安全成了“盲区”。工人发现模板松动上报,班组长说“例会上说过”,施工经理称“等监理回复”,最终模板坍塌酿成事故。 三招让会议回归本质 精准议题是前提。某地铁项目总监会前只留“盾构机漏油”“管片错位”两个议题,要求带数据和方案参会,90分钟就敲定解决办法。 责任闭环是关键。每项决议要写清“谁来做、何时完、怎么查”。比如“更换破损安全网”,明确施工队长牵头,3日内完成,监理验收签字。 强力追踪见实效。某项目设专职秘书记录决议,下次例会先查落实情况。一次发现“消防管道未试压”未完成,当场约谈负责人,24小时内解决,避免了验收延误。 监理例会不是打卡任务,而是拦截隐患的关卡。少些形式、多些务实,才能让会议真正守护工程安全。监理例会发言稿 工地安全例会 周安全例会 项目部生产例会 监理乱象 监理周报 监理观摩会
监理例会别成安全隐患“孵化器” 监理例会本应是工程安全的“防火墙”,如今却常
雪巧的职场
2025-09-01 06:45:55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