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症性肠病易疲劳?四型轨迹早识别,精准干预是关键 疲劳,是许多炎症性肠病患者经常挂在嘴边的症状之一,不少人明明病情稳定,仍感觉力不从心、精力耗尽。到底为什么会这样?最新研究揭示了疲劳在这类疾病中的真实面貌。 通过对290位炎症性肠病患者进行为期半年的追踪,研究发现:疲劳并不是一种统一的状态,而是呈现出四种不同的轨迹——低疲劳、中疲劳缓解、高疲劳下降和高疲劳稳定。 其中,超过一半的患者在干预后疲劳有所缓解,但仍有近四分之一的人长期维持在高疲劳状态,生活质量受到持续影响。 这些不同轨迹的背后,隐藏着一系列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年龄大、女性、体重偏高、有贫血或睡眠障碍,以及合并焦虑抑郁的人,更容易陷入持续疲劳的困境。此外,病情活动期、未使用生物制剂治疗或长期使用激素药物的患者,疲劳感也更难缓解。 好消息是,这些因素大多可以被早期识别并加以干预。例如,针对睡眠质量差的患者,医护人员可引导其调整作息或提供认知行为治疗;对伴有焦虑抑郁的个体,应联合心理支持或非药物疗法,缓解其情绪负担;而对长期处于病情活动期的患者,则需尽早优化用药方案,合理使用生物制剂。 疲劳不只是症状,它可能是未被发现的身体信号。识别疲劳轨迹类型,结合个体差异,制定针对性的管理策略,将有助于帮助更多患者恢复活力,走出“无力感”的慢性循环。
炎症性肠病易疲劳?四型轨迹早识别,精准干预是关键 疲劳,是许多炎症性肠病患者经
疾冰预防说
2025-08-30 11:31:29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