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科大高材生曾公开诋毁抗日先烈,被开除后投奔美国,如今怎么样了? 最近网上关于纪念抗战胜利的帖子越来越多,也许有人会想起那个顶着中国科学院大学高材生光环,却在境外平台把侵华日军称作“英雄”,还拿30万同胞遇难历史开玩笑的季子越。 回到2020年夏天,当他的言论截图从海外社交平台传回国内时,不少网友第一反应是不敢信:一个能考上国科大的学生,怎么会对自己国家的历史如此漠视? 季子越的成长轨迹,其实藏着不少“优等生”的典型特征。出生在双教师家庭,从小没让父母在学习上操过心,课堂上老师刚讲完知识点,他就能举一反三,考试成绩常年稳居前列。 2018年考上国科大后,他初期也没辜负“天才少年”的标签,专业课成绩拔尖,泡图书馆的时间比在宿舍还多,连导师都觉得他是块搞科研的好材料。 可谁也没想到,大二开始接触二次元和虚拟社交后,他像变了个人。 一开始只是在网上发些动漫截图,后来为了吸引关注,他开始穿女装拍照发平台,评论区有人夸“有创意”,他就越发沉迷这种虚拟世界的认可。 现实里,他渐渐退出班级活动,同学约着去实验室做项目,他总找借口推脱,连室友都觉得他“越来越封闭”。 更明显的变化在思想上,他开始在小圈子里抱怨国内制度“不够自由”,翻出去看了些片面信息后,又转头跟人说“国外什么都好”。 有同学劝他别被网上的极端言论带偏,他反而急眼,说别人“没见识”“被洗脑”。 真正让他彻底突破底线的,是学校给的赴美留学机会。2020年初,季子越以交流生身份去了美国,本是深造的好机会,他却把精力放在了境外社交平台上。 那段时间,他频繁发文,一会儿说“南京大屠杀是编造的”,一会儿又替侵华日军“辩解”,甚至用侮辱性词汇称呼自己的国家。 有留学生看到后私信劝他删文,他不仅不删,还回怼“你管得着吗”。这些言论被截图传回国内后,国科大的学生最先炸了锅,大家在校园论坛里讨论:“我们学校怎么会有这样的人?” 面对全网愤怒,季子越先是装看不见,直到学校联系他,才匆匆发了篇道歉信,说自己“一时糊涂”。 可这种轻飘飘的道歉,根本没法平息众怒。 南京大屠杀是刻在民族骨子里的伤痛,30万遇难同胞的名字还刻在纪念馆的墙上,怎么能是“一时糊涂”就能翻篇的? 国科大的处理很果断,先是组织调查组核实情况,连他之前在国内社交平台的言论都翻了出来,最后认定他“故意挑战民族感情”,直接开除了他的学籍。 被开除后,季子越没回国,反而想着留在美国继续读书。可他没收敛性子,在美国的学校里还跟同学宣扬自己的极端观点,甚至在课堂上质疑教授讲的二战历史。 没过多久,美国的学校就以“违反学术伦理、破坏校园秩序”为由,把他劝退了。这下,他连在美国待下去的理由都没了,只能灰头土脸地回国。 回国后的日子,比他想象中难太多。以前的同学见了他躲着走,亲戚聚会没人愿意叫他,父母也因为他的事抬不起头。 他试着在社交平台重新注册账号,想接点兼职养活自己,可一暴露身份就被网友认出来,评论区全是“勿忘国耻”的提醒,没几天账号就因为“不当言论”被封了。 更严重的是,他在境外发表的那些美化侵略、煽动仇恨的言论,已经触犯了法律。 警方找上门的时候,他还在辩解“是国外的思想影响了我”,可法官一句话就戳破了他的借口:“你读了十几年书,难道连基本的历史是非都分不清?” 最终他因“煽动民族仇恨罪”被判了三年有期徒刑。 其实回头看季子越的事,最让人唏嘘的不是他从高材生变成阶下囚,而是他明明握着一手好牌,却因为自己的认知偏差毁了一切。 他总觉得虚拟世界的认可比现实重要,觉得歪曲历史能显得自己“与众不同”,却忘了一个最基本的道理:学历再高,要是没了对历史的敬畏、对国家的认同,终究走不长远。 现在偶尔还有网友讨论起他,有人说“可惜了”,但更多人觉得“这是他自己选的路”,毕竟每个成年人都要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 参考资料:《季子越因煽动民族仇恨罪获刑,案件细节披露》,法治日报客户端
国科大高材生曾公开诋毁抗日先烈,被开除后投奔美国,如今怎么样了? 最近网上关
波览历史
2025-08-29 12:19:08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