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新加坡的教育模式是不是太精英主义了?我来说个真实案例:他作为一个初中从上海市徐汇区的区级实验班毕业,拿全奖去莱佛士书院大冒险,进莱佛士书院精英课程班,跟他们从中国、越南、印尼、印度、马来西亚等地物色的精英苗子还有本土怪物们一起同窗4年,最后心理不够成熟也不够有韧劲变成强者的磨刀石垫脚石,成为残次品的一个过来人,他跟我说了句实在的: 那他喵的是真真正正的极端精英主义的,他们丝毫不介意把人的三六九等分得更绝对更彻底更森严壁垒,哪怕在第一等也要给你继续细分出第一等里的三六九等,丝毫不介意给那么小的孩子一张区分度高到爆炸的卷子让90%的所谓的优等生连20%的题都做不出来,会不会对他们的自尊心有什么核爆级的打击,因为他们就是要精筛出上等马中等马下等马,即便是上上等他们也要筛出具体的确凿的排位顺序,然后将绝大多数的资源按序倾斜。 你娃要是真的天纵奇才,他能一路在新加坡的教育体系里从小就有一个极高的起点,比如莱佛士小学,然后一路成绩出色直线晋升,他要是真能在一帮东亚、东南亚、南亚怪物们围攻之下表现出极强的适应性和竞争力,甚至跨组别(毕竟海外留学生一般都要多读一年作为语言过渡适应)打这些竞争者,他就是能收到最大的资源倾斜,本地的最优秀的师资力量(不论文理)就是会给予这些天资上最精英青少年最大的关注。但说实在的,真正的头部班里,是不会有几个平民娃的,不是高官就是显贵之后,动不动是文理均衡发展的奇才,综合素养是吊锤上海地区面向社会的优等生班的。 这种粗放的养成模式甚至是有点类文系斯巴达式的,强者才能生存,你要是在强者群的绞杀中掉队了跟不上了自卑了甚至自闭了,不好意思,可能真不会有人在意这些,这都是养那几个顶级蛊的必要的代价,也许会有那么一两回出于人道主义的个人沟通看看能不能再抢救一下废物再利用,而一旦被发现失去了抢救价值……大概除了有限的心理课程确保你这人别死在学校以外,也没几个教师会把心思放在你身上。 在2年跟顶尖精英的朝夕相处中,他在精神上已经成了一个类似废人了,然后他在升入莱佛士书院的高中部后,他就被下放到学渣班了。学渣班的倒是平民家的孩子好多啊,有些明显是感觉到可能是因为发育较早在某一阶段表现出了一些相对的“智力优势”而误入了精英教育的歧途,然后在残酷的筛选中被大浪淘沙成了淤积的渣渣……当然,瘦死的骆驼依旧比马大,只要挤进门槛,心理上足够坚韧几年熬下来别出问题,即便出问题也别寻死寻活,比如他在学渣班也遇到了前一届休学一年的本地人,依旧混进了个还不错的大学端了个还不错的饭碗,比当地一般平均水准要好上太多了。 反正他是在出现抑郁症状后收到过校长休学一年,不要拖学校A水准成绩均分后腿的建议的,当然他也没有听,再让他遭罪一年他大概就客死他乡了。而且精英圈玩的不是成绩,成绩只是个入场凭证,到了头部班,你会看到理科不输中国留学生的本地怪物或是兴趣使然在那修英国文学,或是玩心颇重看英超爱踢球,或是有着上帝吻过的嗓子能唱男高音。当然,也会有那些个子小小还很娘的,看起来没什么特长的,但你跟他谈莎士比亚他能跟你侃侃而谈,你跟他说曼联那几个蠕动中场,他一样能跟你侃侃而谈,格雷泽家弗格森怎么怎么,卡里克就是低调大师,你跟他谈音乐,他能从古典交响到bruno mars,一会儿又扭到伦敦爱乐的卡门序曲,再到悉尼歌剧院,还有大都会歌剧院那谁谁谁的花腔女高音,他甚至兴致来了还给你整个小魔方玩玩,虽然他手慢到拼成一个得一两分钟,他说比他邻座的10秒怪要慢几个次元……而上述这些他要跟上话题都累得跟个狗一样而他们同届二十几个中国留学生凑一块还有英国文学这块是谁都搭不上话的。 所以说,精英教育好累的,你最好掂量一下,你的孩子是不是从小就在一个耳濡目染的环境中各方面知识储备比一般普通青少年高得不知道到哪儿去了,起码长成了钱老口中没有笨得跟猴子一样,14岁就学会了微积分的那种少年,再考虑他会不会在这种环境中遇到各有所长的其他怪物后出现掉队了跟不上了自卑了甚至自闭了的情况吧。当然,现在他说自己是个残次品,他是没资格发言给精英教育下定论的,只能给些参与过的感受,他只是觉得这样就算撑下来,也好累的吧。最后他退缩了,选择当个普通人,退了好多步,但至少找到了点快乐。
高中同学都以为我考了北大
【8评论】【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