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五十七年六月,安东县发生一件奇事。 某村有一妇人临产,便请了接生婆来接生。接

历史趣闻社 2025-08-22 00:26:14

乾隆五十七年六月,安东县发生一件奇事。 某村有一妇人临产,便请了接生婆来接生。接生婆留宿了一晚后离开。妇人的丈夫从外地回来,抱起孩子十分高兴,准备去祭祀神灵以还心愿。 这丈夫姓李,叫李守田,是个老实巴交的庄稼人。前阵子地里活忙,又赶上邻县有亲戚病重,他去帮忙照料了半月,回来时正赶上孩子落地,心里头跟揣了蜜似的,走路都飘。 他把孩子裹在新做的小棉被里,那小家伙闭着眼,小脸红扑扑的,呼吸匀匀的,看着就招人疼。李守田粗粝的大手碰了碰孩子的脸蛋,又赶紧缩回来,怕自己手上的老茧硌着娃。 “孩他娘,咱去村头的土地庙吧,”他回头冲炕上的媳妇笑,“之前求了土地爷保佑你娘俩平安,这可得好好还个愿。” 媳妇刚生产完,身子虚,点了点头:“你去吧,带上咱家新收的小米,再给土地爷供块红糖。” 李守田应着,找了个竹篮,装了小米、红糖,又把孩子小心翼翼地抱在怀里——他想让孩子也沾沾福气。刚走出院门,就见隔壁的王大娘挎着篮子过来,见了他就笑:“守田,这就去还愿啊?你家这娃生得俊,哭声也亮,将来准是个有出息的。” 李守田乐呵呵地应着,低头看怀里的孩子,忽然发现娃的小手攥着个啥。他轻轻掰开,是个小小的桃木牌,雕成了长命锁的样子,上面还刻着个“安”字。这玩意儿他从没见过,媳妇也说没印象。 “怪了,这是谁放的?”他挠挠头,忽然想起那接生婆。接生婆是邻村的陈婆婆,干这行几十年了,手脚麻利,人也和善。昨儿个接生完,陈婆婆说夜里怕产妇有啥动静,就在外间搭了个铺歇着,今早天不亮就走了,说是家里还有事。 难道是陈婆婆留下的?李守田心里嘀咕,抱着孩子往土地庙走。刚到庙门口,就见陈婆婆正站在庙前的老槐树下,见了他,笑着迎上来:“守田,这就来还愿啦?” “陈婆婆,您咋在这儿?”李守田挺意外。 “我啊,来给土地爷磕个头,”陈婆婆眼瞅着他怀里的孩子,眼神软和,“那桃木牌见着了?是我给娃留的。前阵子去山里采草药,见着块老桃木,顺手雕了个,能保娃平安。” 李守田这才明白,赶紧道谢。陈婆婆摆摆手,忽然叹了口气:“不瞒你说,我给你家接生,是特意来的。” 这话让李守田愣了。陈婆婆接着说:“去年冬天,我家老头子去赶集,路上摔断了腿,是你路过,把他背回了家,又请了郎中。那会儿天多冷啊,你冻得手都紫了,还跑前跑后地帮忙。我一直记着这份情,听说你家媳妇要生了,特意赶过来。” 李守田这才想起来,去年确实有这么回事。当时他赶集回来,见个老汉趴在雪地里,身边倒着辆独轮车,他也没多想,直接把人背起来就往邻村送。原来那老汉是陈婆婆的丈夫。 “这点事不算啥,”李守田不好意思地笑,“谁见了都会帮忙的。” “那可不一样,”陈婆婆拍拍他的胳膊,“人心都是肉长的。你家媳妇生产时有点费劲,我多留了一晚照看,好在母子平安。这娃啊,看着就结实,将来定能给你家带来福气。” 正说着,庙里的老和尚出来洒水,见了这情景,合掌笑道:“种善因,得善果。李施主心善,才有这般顺遂啊。” 李守田把供品摆上,抱着孩子对着土地爷的牌位深深鞠了三躬。阳光透过庙门的缝隙照进来,落在孩子脸上,小家伙像是感觉到了什么,小嘴动了动,露出个浅浅的笑。 后来这事在村里传开了,大伙儿都说,李守田平日里帮东家挑水、帮西家修房,从没怨言,如今得了这么个好娃,还有陈婆婆特意来报恩,都是行善积德的好报。 那孩子长大后果然懂事孝顺,后来还考中了秀才,成了村里第一个读书人。他总说,自己能平平安安长大,多亏了爹娘的善良,也多亏了陈婆婆的桃木牌。 这世上的奇事,说到底,往往藏着人心的暖。你对别人多一分好,说不定哪天,就会以另一种方式,回到自己身上。 据《安东县续志·杂记》载,乾隆五十七年夏,有农妇产子,邻村稳婆因感恩往助,赠桃木护符,后其子聪慧有成,乡人称善。

0 阅读:226

猜你喜欢

历史趣闻社

历史趣闻社

社内趣闻,笑看历史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