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是否参加中国9.3大阅兵,特郎普终于给了准话。近期特郎普在参加采访时表示,要是中美年底之前能够谈成贸易协议,那就见面,要是谈不成,见面也没啥意思。说白了,特郎普这是想让中国对其让步,但中国肯定不会惯着他,毕竟中国坚决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对此肯定不会让步,所以特郎普肯定不会来了。 2025年中美贸易谈判正胶着,中国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筹备9月3日阅兵,向多国领导人发出邀请,包括特朗普。这邀请是外交礼仪的一部分,旨在展示合作意愿。特朗普收到后,没马上回应,而是把这事和贸易磋商挂钩。8月5日,他在记者会上表示,如果年底前签成协议,他就考虑会面,否则没必要。他的表态很快传播开来,分析认为这是施压中国在关税和知识产权上让步。中国外交部回应称,邀请是善意,参与由对方决定,不会影响维护核心利益。 谈判过程中,美国团队提出多项要求,中国坚持平等原则,双方多次交换意见,却未见突破。美国加征部分商品关税,中国采取对应措施,气氛越来越紧。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反复强调美国必须占优,这进一步凸显他的谈判风格。北京方面保持稳健,强调自身权益不容侵犯。整个过程显示出特朗普试图用阅兵作为杠杆,但中国立场坚定,不愿妥协。 贸易谈判在8月后继续僵持,美国延长关税暂停,中国维持对等关税,高层沟通减少。9月3日临近,特朗普最终决定不参加,因为协议没进展。他发布声明,重申美国优先。 特朗普的决定,说到底,是他一贯风格的体现。他从商界起步,就习惯硬谈判,地产项目中总想占便宜,赌场破产时也靠重组债务翻身。进政坛后,这种作风更明显,贸易战就是例子。他对中国加关税,本意是逼对方让步,但中国不买账,坚持维护权益。这次阅兵事件,其实是贸易战的延续。 特朗普想用不参加来施压,觉得这样能让中国软化立场。可现实是,中国有自己的底线,不会轻易退让。历史上,美国对其他国家也用过类似手段,比如对日本的贸易协议,总是一再要求更多让步,结果那些国家经济受影响,却没换来平等合作。 中国这次邀请特朗普,本是礼节性举动,目的是促进对话。但特朗普把它当筹码,就有点不切实际了。现如今,中美实力对比变化大,中国经济体量巨大,科技进步快,不会像过去一些国家那样一味退让。特朗普的表态,虽然听起来强势,但其实暴露了美国在谈判中的焦虑。贸易协议谈不成,不只是因为中国不让步,美国国内也有压力,农民和企业受关税影响大,叫苦不迭。
特朗普误判了中国,但是同样的中国很多人在误判特朗普,尤其是在美国媒体对特朗普的报
【2评论】【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