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21岁的女战士莫林被活埋前,敌人竟突然问:“你认识莫林吗?”,莫林一

运赛过去 2025-08-17 00:21:53

1941年,21岁的女战士莫林被活埋前,敌人竟突然问:“你认识莫林吗?”,莫林一听两眼发光,有救了!她连忙说:“那个老太婆嘛,我认识她啊,性格古怪的很!” 姚世瑞本名就这样,出生在1920年的江苏如东,那是个中医世家,家里常有病人来来往往。她从小帮忙抓药,接触各种人情世故,性格就练得特别坚强。话说她十四岁小学毕业,本想继续读书,父母却觉得女孩子没必要,偏偏她不服气,坚持要上中学。最后父母让步,她考进了如皋县立中学,可因为重男轻女的风气,她没能真正入学。这事儿让她更明白社会的不公。 十八岁时,她又争取机会,进了邱陞中学。那学校环境不错,有不少热血老师和同学。她开始接触进步思想,爱看书,像《新民主主义论》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些书让她对国家命运有了新认识。她还加入诗歌社,写出第一首诗《我们是一群青年》,在学校墙报上发表,引来不少关注。其实她早就有诗作发表,笔名用得挺多,显示出她的文学天分。 学校里有个地下党组织,她帮忙办墙报,宣传抗日救国。1937年战争爆发,她几次想参军,家里人拦着不让。她和弟弟姚世虎商量,两人偷偷联系外界。1940年春,她加入党组织,积极发动群众,在村里教农民识字,传播抗日信息。秋天,黄桥战役胜利后,她带着十四岁的弟弟投奔新四军。路上两人步行,经历不少辛苦,到达海安,组织给她改名莫林,意思是向革命理想致敬。从那起,她就用这个名字开展工作。 在新四军里,她先参加党员培训班,听陈毅讲游击战方针和黄桥战役经验,还听刘少奇谈党员修养。这些课让她学到很多实际本领。培训后,她当上西丰区委委员,负责宣传和群众工作。她推动二五减租运动,帮助农民减轻负担,赢得大家支持。抗日活动里,她练习射击,很快就掌握双手持枪技巧,战士们给她起外号双枪老太婆。因为她常伪装成村妇模样,头裹白巾,身穿粗布衣,迷惑敌人。 在东海沿岸,她建立抗日据点,指挥小队端掉敌方哨所,多次打乱日伪军扫荡计划。她还参与锄奸行动,抓捕汉奸,公开审判,震慑敌人。日伪军对双枪老太婆的传说越来越害怕,却一直抓错形象,以为是个老太太。其实莫林才二十出头,年轻得很。 1941年冬天,日伪军大扫荡,莫林率队转移。队伍散开,她发现一名战士受伤,就帮忙包扎,还找老乡要被子保暖。担心文件丢失,她回去搜寻,果然找到散落的文件和枪支。敌人追上来,她让同志先走,自己殿后转移视线。不幸被捕,敌人打她,问身份,她报出原名姚世瑞。敌人没想到她是莫林,因为印象中莫林是老太婆。 审讯时,敌人问她认不认识莫林,她说认识那个性格古怪的老太婆,还描述莫林枪法准,专打汉奸。敌人气急,拷打她,她头部受伤,但什么秘密都没说。敌人威胁活埋,她不怕,说埋了她还有更多人继续斗。敌人没审出东西,就关押她反复折磨。实际上,他们从头就找错人,没把这个年轻姑娘和双枪老太婆联系起来。 消息传出,家人着急,亲戚张星伯报信,伯父的学生缪佩衡帮忙疏通伪团部。姚家凑一千元,组织卖公粮凑一千,总共两千元赎金。伪军头目收钱,放了她。其实敌人想从她家人那骗赎金,没真打算活埋。莫林出狱后,身体虚弱,但很快返回队伍。 获释后,她继续投入抗日,领导游击队清剿汉奸,扩大影响。她参加更多培训,坚定信念。在苏北地区,她组织农民运动,打击日伪势力。战争结束后,她转到文化工作,创作诗词,记录抗日经历。她出版诗集《风雨潇潇》,里面有不少反映战斗生活的作品。后来又出《金凤歌》和《新声百首》,散文集《青山有路》,成为上海作家协会会员。 她写了六百多首诗词,七十多篇著作,发表于各种杂志。晚年定居上海,和文友交流,回忆过去。弟弟甄为民也写诗给她祝贺。她获得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纪念章,活到高龄。2019年,她在上海过百岁生日,亲友聚齐,表彰她的贡献。她的一生,对抗日事业做出不少努力,影响后辈。

0 阅读:193

猜你喜欢

运赛过去

运赛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