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5月7日,杜聿明因病逝世,他的妻子曹秀清电告蒋经国,希望蒋经国能够允许

思念如潮心难安 2025-08-15 11:41:46

1981年5月7日,杜聿明因病逝世,他的妻子曹秀清电告蒋经国,希望蒋经国能够允许杜聿明的几个子女,回大陆奔丧,但被蒋经国拒绝了,曹秀清得知消息后痛哭道:我真想不通。 1981年5月7号,北京协和医院,一代名将杜聿明,走了。这位黄埔一期的老大哥,抗日战场上的英雄,也是解放战争中的风云人物,77岁的人生画上了句号。 按理说,人走了,入土为安,天经地义。可怪就怪在,杜聿明的追悼会,直到5月21号才开。整整14天,老将军的遗体就那么静静地躺在殡仪馆里。 为啥?不是什么程序复杂,也不是家人有啥纠纷。就是在等,等一个来自海峡对岸的消息。 杜聿明一咽气,他82岁的老伴曹秀清,心都碎了,但她脑子还清醒。她得让孩子们见爹最后一面。她立马给台湾的蒋经国发了封加急电报。电报写得那叫一个情真意切,就是一个老母亲最朴素的请求:我老头子走了,求你高抬贵手,让我在台湾的几个孩子——杜致义、杜致勇他们——回来送个终,看一眼棺材里的爹,尽了孝道,办完丧事立马就回台湾。 同时,杜聿明在大陆的黄埔老同学,像郑洞国、黄维这些人,也联名给台北发了电报,求蒋经国看在同窗情分上,行个方便。 这要求过分吗?一点也不。自古以来,子女为父母奔丧,这是人伦纲常,是刻在中国人骨子里的孝道。 可结果呢?石沉大海。十几天,台湾那边一点动静都没有。最后传回来的消息,冰冷得像块铁:不行。 这消息传到曹秀清耳朵里,老太太当场就崩溃了。后来,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邓颖超去看她,曹秀清拉着邓大姐的手,哭得跟个孩子似的,反复就念叨一句话:“我真想不通。” 她说:“蒋经国本人是个孝子,谁都知道……既然皆为人子,又为何不让别人也尽人子之道呢?” 是啊,蒋经国对他的生母毛福梅,那孝顺是出了名的。当年他妈被日军飞机炸死,他连夜奔丧,看到母亲遗体当场哭昏过去。这么一个大孝子,怎么就不能体谅一下别人家孩子的心情? 要理解这事儿,咱们得看看杜聿明和蒋家的恩怨,看看那堵看不见的墙,到底有多厚。 杜聿明在淮海战役被俘,一开始也是个硬骨头,甚至想过自杀。可后来呢?共产党没把他当战犯折磨,反而把他当“病人”治。他一身的病,肺结核、肾结核、脊椎病,搁当时都是要命的。特别是那个脊椎结核,疼得他整宿睡不着。你猜怎么着?功德林战犯管理所,专门派人给他量身定做了一副石膏床,把他整个身体固定住,硬是把他的脊椎给保住了。 后来杜聿明自己都说,共产党是我的“再生父母”。这份感激,不是场面话,是实实在在拿命换回来的。1959年,他作为第一批特赦战犯出来,后来当了全国政协委员,安度晚年,一门心思扑在文史资料和呼吁国家统一上。 可他心里有个天大的窟窿——家人。他被俘时,老婆孩子都在上海。蒋介石派人把曹秀清和几个年幼的子女“请”到了台湾。说是照顾,其实就是人质。 曹秀清在台湾的日子,那叫一个苦。蒋介石的承诺跟空头支票没两样。一家人挤在破房子里,就靠她当收发员那点死工资过活。最惨的是他们的大儿子杜致仁,在美国读书,因为交不起3000美元的学费,走投无路给蒋介石写信求助。结果老蒋“批示”了半天,就给了1000美元,还得分两年给。这孩子绝望之下,在学校自杀了。 一条年轻的命,就值这么点钱。这笔账,杜聿明夫妇心里记得清清楚楚。 1963年,曹秀清想方设法从美国回到了北京,跟分别14年的丈夫团聚了。可留在台湾的四个孩子,就像断了线的风筝,再也见不着了。 所以,1981年蒋经国的拒绝,就不单单是冷酷了,这背后全是政治算计。当时台湾的政策是“汉贼不两立”,跟大陆“三不”。在蒋经国看来,杜聿明是“投共”的“叛徒”,给他开追悼会已经是给面子了,怎么可能还让你台湾的子女回去“投敌”? 这就像一场政治秀,他要向全世界表演自己的强硬。杜家的骨肉分离,曹秀清的眼泪,都不过是他这场秀的道具而已。人伦孝道,在冰冷的政治铁幕面前,一文不值。 所以,5月21号的追悼会,规格很高,邓小平等国家领导人都去了。杜聿明的大女儿杜致礼和女婿、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也从美国赶了回来。但最该到场的四个子女,却只能在海峡对岸,遥望北方,想象着父亲的葬礼。 追悼会开完没多久,台湾那边突然“开恩”了,给杜家子女发了“出境证”,让他们可以去大陆“接母亲曹秀清来台定居”。曹秀清能看不透这点把戏吗?她断然拒绝,只提出在香港和儿女见一面。 1982年,83岁的曹秀清才在香港,见到了分别了二十多年的孩子们。一家人抱头痛哭,几十年的思念、委屈、痛苦,都化在了眼泪里。 杜聿明去世后,他和曹秀清合葬在了八宝山。2015年,他们的子女经过多方努力,终于将父母的骨灰迁回了陕西米脂老家,真正实现了“落叶归根”。这算是一种迟到了几十年的慰藉吧。

0 阅读:822

猜你喜欢

思念如潮心难安

思念如潮心难安

思念如潮心难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