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9岁的印度女孩莫迪娜,听说中国男人不打老婆、女人能挣钱,连夜收拾行李,瞒着家人来华。13年过去,她不仅嫁了人、买了房,还让妹妹也嫁来中国。如今俩人咋样了?结局超出所有人想象。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那年的一个深夜,印度比哈尔邦的19岁女孩莫迪娜攥着一张劳务签证,钻进开往南京的火车。她手腕上母亲塞的银镯叮当作响,纱丽边角还沾着离家前没擦干的泪。 这个低种姓家庭出身的姑娘,从小和五个姐妹分食半张馕,九岁逃难到缅甸后,又在仰光贫民窟目睹邻居女孩因嫁妆不足被泼硫酸的惨剧。 改变她命运的是一句中国游客的闲聊:“在我们那儿,女人能当老板、管账本,挨打能报警。” 这句话像颗种子,在莫迪娜心里疯长。她蹲在路灯下啃馕学中文,两年后竟能用汉语调侃游客:“不买我的纱丽?回家跪搓衣板哦!” 南京鞋厂老板看中她的语言天赋,帮她办了劳务签证。初到中国那晚,她站在机场角落发抖,手机里28个未接来电全是家里的。 父母不知道,女儿正用人生第一次坐飞机的机会,奔向一个“女人能挣钱”的传说。 鞋厂流水线的日子并不轻松,夏天厂房热得像蒸笼,冬天冻得手指裂口子,莫迪娜总躲在角落吃馕,直到一场暴雨冲塌宿舍。 安徽籍机修工田孟冰把她拉回自家偏房,田母端来热姜汤时,莫迪娜突然发抖,在印度,低种姓女人连高种姓的屋檐都不能碰。 田家人却给她换了干衣服,田父每天早起烧壶热水,田孟冰修她行李箱不肯收钱,教手机支付时隔着空气点屏幕示范。 最让她震撼的是醉酒工友纠缠她时,这个腼腆的安徽小伙一把拽过她吼:“她是我同事,不是街边野花!” 2013年春节,田孟冰带她回蒙城老家。邻居探头嘀咕洋媳妇生不出娃,向来好脾气的他摔了酒杯:“生男生女关你什么事!” 晒谷场的婚礼上,莫迪娜脱下纱丽换红旗袍,田孟冰坚持不要嫁妆:“我家娶媳妇,不是买劳力。” 婚后两人盘下校门口早餐车,她凌晨三点磨豆浆,五点烙印度飞饼,学生们挤在摊前喊饼姐,生意好时日赚八百。 2018年买下两居室那天,莫迪娜抱着房产证哭湿了田孟冰半边衬衫。 日子红火后,她总想起缅甸的妹妹。视频里妹妹听她说中国女人能随便逛街存钱,小声啜泣着说“姐,我怕家里打死我”。 2020年夏天,妹妹揣着莫迪娜寄的路费,偷偷坐大巴到中国。如今姐妹俩住同一个小区,周末四家人凑一起包饺子。 妹妹从见人就躲到能说流利山东话,前些年还和田孟冰表弟开了家印度香料店。 莫迪娜的故事像块棱镜,折射出中印民间交往的微光。在印度,低种姓女性平均识字率不足50%,家暴报警率仅1%,而中国民法典明确禁止家庭暴力,女性劳动参与率超60%。 这种差异让更多“莫迪娜”用脚投票,云南非遗展上,印度青年学者感叹中国女性敢独自创业,泰戈尔百年前访华时种下的文化纽带,正在普通人的婚嫁、生计中生根。 回头看,那个暴雨夜田家递来的姜汤,校门口早餐车的炊烟,房产证上的钢印,拼成了莫迪娜口中的好日子。 她手机相册存着两张对比照,一张是比哈尔邦漏雨的土坯房,六个女孩挤在墙角,另一张是安徽新家的年夜饭,热汽模糊了镜头,桌上摆着印度咖喱和板鸭炖粉丝。 官方信源: 网易订阅《印度美女嫁安徽农民》 中国驻印度大使馆《共承璀璨东方文明》 云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云南非遗文化吸引印度青年》
2012年,19岁的印度女孩莫迪娜,听说中国男人不打老婆、女人能挣钱,连夜收拾行
提莫说热点
2025-08-12 14:06:09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