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岛之战后,英国首相撒切尔乘势访华,想要继续霸占香港,在与邓小平激烈谈判后,出大

文史充点站 2025-08-12 13:22:55

马岛之战后,英国首相撒切尔乘势访华,想要继续霸占香港,在与邓小平激烈谈判后,出大会堂不小心一脚踩空,跪倒在地。 1982年9月22日,一架英国专机降落在北京首都机场,走下舷梯的是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这位刚在马岛战争中获胜的政治家,此行是为了讨论香港前途问题。 三个月前,英阿两国刚刚结束了一场为期两个多月的战争,1982年4月到6月间,英国和阿根廷为争夺福克兰群岛的主权而爆发了一场局部战争,英国最终获胜,撒切尔夫人的声望也因此达到顶峰。 邓小平会见了这位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开门见山,提出了“三个条约有效论”,认为《南京条约》、《北京条约》和《展拓香港界址专条》依然有效,英国对香港拥有合法治权。 邓小平的回应很直接,他明确表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从未承认过这些不平等条约,香港主权问题不容讨论,这些话让习惯了外交辞令的撒切尔夫人有些意外。 谈话进行得并不顺利,撒切尔夫人试图用经济牌施压,暗示如果中国收回香港,可能会带来严重后果,她担心资金外流、金融体系崩溃,甚至影响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但邓小平并不买账,这场会谈远超预定时间,气氛也越来越紧张,英国剑桥大学公开的撒切尔夫人私人文件显示,邓小平在会上曾厉言相对,甚至警告如果香港在回归前出现大规模动乱,中方会考虑武力进驻。 会谈结束后撒切尔夫人走出人民大会堂时心情复杂,就在台阶上,她一脚踩空,跌倒在地,这个画面很快传遍全世界,有媒体戏称这是“铁娘子被中国立场绊倒的瞬间”,其实香港问题的时间窗口早就确定了,1898年英国强租新界时约定99年期限,到1997年就要到期,没有新界,港岛和九龙也难以独立运转,这是个基本现实。 中国的态度已经发生了根本变化,新中国成立后对于历史遗留的不平等条约一概不予承认。香港问题只是个时间问题,而不是是否的问题。 邓小平在这次会谈中还提到了一个重要概念——“一国两制”,这个构想既保证了主权回归,又照顾了香港的现实情况,可以说是政治智慧的体现。 撒切尔夫人回国后,英国政府开始重新评估香港政策,现实很残酷:英国已经没有能力像在马岛那样用武力解决问题,而经济制裁对中国的影响也很有限。 1983年7月,中英正式开始香港前途问题的谈判,经过22轮艰难谈判,1984年12月19日,《中英联合声明》在北京正式签署,协议确定了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的时间表。 当年坚持“三个条约有效”的撒切尔夫人,最终亲手签署了香港回归的协议,历史有时候就是这样充满戏剧性。 1997年7月1日零时,随着中英交接仪式的完成,香港正式回归中国,维多利亚港上空的烟花,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和另一个时代的开始。 回头看邓小平在1982年那次会谈中的坚定立场,为香港问题的解决定下了基调,主权问题确实不容谈判,这个原则一直贯穿整个谈判过程。 如今的香港在“一国两制”框架下继续发挥着重要作用,从深圳河到维多利亚港,从改革开放的窗口到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城市,香港的故事还在继续书写。 信源:别了,“铁娘子”撒切尔夫人. 半月谈

0 阅读:36

猜你喜欢

文史充点站

文史充点站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