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这下真得找大陆帮忙了。 深夜十一点,台北信义区写字楼里依然灯火通明,32岁

文史充点站 2025-08-12 10:23:49

台湾这下真得找大陆帮忙了。 深夜十一点,台北信义区写字楼里依然灯火通明,32岁的林佳慧收拾桌上的文件,这已经是她连续第三周加班到这个点,打开手机银行APP,房贷还款提醒准时弹出:下月应还3.2万元,这套20坪的老公寓花了她800万新台币,贷款要还30年。 算了算卡里的余额,她苦笑着关掉朋友圈里关于“鼓励生育补助”的转发,月薪扣掉房贷和生活费,剩下的钱连自己都养得紧巴巴,更别提孩子了。 根据台湾官方统计,2024年台湾地区新生儿仅134856人,这个数字已经连续9年下降,同时65岁以上人口占19.18%,距离超高龄社会仅一步之遥。 在台北普通上班族想买房确实像“愚公移山”,以市中心为例,每坪均价动辄七八十万新台币,一套普通两房就要上千万,按照台湾平均工资5万新台币计算,不吃不喝也要近17年才够首付。 更现实的是大部分台湾普通人的工资就在6000—8000元人民币左右,换算成新台币约3—4万元,扣掉房租、生活费,年轻人每月能存下的钱屈指可数。 29岁的张志豪在竹科当工程师,月薪4.5万新台币算是不错的收入。但女友催着结婚买房,他掰着手指算了半天:“首付200万,每月房贷2.5万,剩下的钱还要养小孩?” 这种算计并非个例,官方数据显示台湾女性平均初育年龄已推迟到31岁,比十年前晚了1岁多,不是不想要孩子,而是经济压力让年轻人不敢轻易迈出这一步。 面对少子化危机,当局推出了一系列补助政策:生育津贴、托育补助、育儿津贴等等,但效果似乎并不理想,2024年台湾地区人口总数减少了20222人,人口负增长已成常态。 台湾当局推出的“新青安贷款”政策本想帮年轻人买房,结果却可能适得其反。低利率刺激下,房价不仅没降反而继续上涨,银行房贷占比创下历史新高,一些年轻人甚至找亲友当“人头户”增加贷款额度,埋下了金融风险。 走在台南的老街区,银发族明显比小孩多,社区活动中心里,下棋的、练太极的大多是60岁以上的长者,台湾正以惊人的速度迈向超高龄社会,预计今年65岁以上人口将突破20%。 这意味着什么?简单来说未来每3—4个工作人口就要养1个老人,社会负担将越来越重,养老金、健保支出压力巨大,而缴费的年轻人却越来越少。 在这种背景下不少台湾年轻人开始把目光投向海峡对岸,大陆的惠台政策为台湾同胞提供了更多发展机会,从就业创业到生活便利都有相应措施。 另一方面大陆市场对台湾经济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两岸贸易往来密切,许多台企在大陆设厂生产,台塑、鸿海等大型企业都在大陆有重要布局,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 但两岸关系的复杂性也让这种合作面临挑战,政治因素往往影响经济交流,一些有利的合作机会可能因此错失。 从人口结构来看,台湾面临的挑战是结构性的、长期的,仅靠补助政策难以根本扭转趋势,需要从教育、就业、住房等多个方面系统性改革,更重要的是观念的转变,传统的“有房才结婚”观念在高房价面前显得不太现实,年轻一代或许需要更灵活的生活方式。 同时如何利用好两岸合作的机遇,让台湾年轻人有更多选择空间,也是值得思考的问题。毕竟,人才流失比人口下降更令人担忧。 对普通台湾民众来说,最关心的还是身边的柴米油盐,房价能不能稳下来?薪水能不能涨上去?孩子能不能养得起?这些现实问题的解决,比任何宏大的规划都更紧迫。 人口问题没有标准答案,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考量和选择,但可以确定的是,这个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而不仅仅是政府的单方面政策。 时间不等人当婴儿车在街头越来越少见,当老人院的床位越来越紧张,每一个台湾人都会感受到这场人口变化带来的深刻影响。 信源:台海网 台湾人口连续19个月负增长 将正式迈入“超高龄社会”

0 阅读:27
文史充点站

文史充点站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