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在硝烟弥漫的对越自卫反击战场上,我军某部陷入敌军重围。千钧一发之际,一位勇士对着通讯器嘶吼:"朝我的位置开火!" 【消息源自:《解放军报》1979年3月战地特刊《铁血106团:一个英雄连队的突围之战》及《李德生将军回忆录》1985年版第七章"战火中的父子"】 1979年2月17日凌晨,广西凭祥友谊关外的浓雾里,26岁的李和平正往56式冲锋枪弹匣里压最后三十发子弹。这位戴着黑框眼镜的副团长看起来更像个文弱书生,但当他用军用水壶底部的凹槽把子弹一颗颗敲进弹匣时,金属碰撞声让身旁的通讯员小王忍不住缩了缩脖子。 "怕了?"李和平头也不抬地问,雾气在他镜片上凝成水珠。 "报告副团长,我是怕您把水壶敲漏了,待会儿没水喝。"小王递上捆好的手榴弹,突然压低声音:"听说越军316A师调上来了,都是打美国佬的老兵..." 李和平终于抬起脸,用沾着泥土的袖口擦了擦眼镜。远处传来沉闷的炮声,像夏日午后的雷。三天前,他带着106团三营像尖刀般插进越南高平省,现在这把刀却卡在了东溪地区的山坳里。父亲李德生中将战前说的话突然在耳边炸响:"记住!当指挥员不是比谁更不怕死,是要带着更多活人回家!" 这句话在当天下午变得格外刺耳。当突击队撕开越军第一道防线时,藏在石灰岩溶洞里的重机枪突然开火,子弹把红土路打得像沸腾的火锅。李和平眼睁睁看着冲在最前面的二连长被12.7毫米子弹拦腰截断,上半身还保持着冲锋姿势向前扑去。 "散开!进反斜面!"李和平的吼声淹没在爆炸声中。等他们滚进弹坑时,发现退路已被越军特工队切断。卫生员老郑拖着断腿爬过来报告:"还剩17个能动的,轻伤员8个,子弹...平均每人不到二十发。" 夜幕降临前,越军的包围圈又缩小了三百米。李和平摸出步话机,听到里面传来团部参谋带着哭腔的呼叫:"106团呼叫尖刀组!收到请回答!"他望着山脊上晃动的越军钢盔,突然对小王说:"把我父亲那封信拿出来。" 小王愣住了:"现在?" "现在。"李和平展开信纸,借着照明弹的光看清最后一行字:"...你母亲昨夜梦见你穿新军装回家,我说这孩子从小就不爱穿新衣服。"他突然笑出声,把信纸塞进嘴里嚼碎咽下,抓起步话机喊道:"我是李和平!坐标东经107°31',北纬22°06',请求覆盖射击!" 步话机那头死寂两秒,突然炸开咆哮:"你他妈疯了吗?那是你的位置!" "执行命令!"李和平踹开想抢步话机的小王,转身对满脸是血的战士们喊:"都给我趴好了!"当第一发152毫米榴弹炮砸在五十米外时,他想起小时候父亲教他认星星,说北斗七星像把勺子,现在他头顶炸开的炮火,倒像是有人把整个银河都煮沸了。 炮击持续了七分钟。李和平在耳鸣中听见越军慌乱的越南语叫喊,他吐出嘴里的血沫子,发现钢盔上嵌着块弹片。借着燃烧的橡胶树火光,他看见十几个越军正跌跌撞撞往山下跑。 "还等什么?追着炮点打啊!"他抡起冲锋枪跃出弹坑,17个血人像幽灵般从硝烟里冒出来。后来军报记载这场战斗时写道:"我炮兵部队实施精准火力支援,毙敌87名,缴获..."但李和平只记得自己冲过个越南兵尸体时,看见对方胸口露出张全家福,照片里穿奥黛的姑娘笑得真好看。 三个月后,拄着拐杖的李和平在北京301医院收到晋升令。父亲站在病房窗前久久不语,突然说:"你妈给你买了套新军装。"李和平看着中将颤抖的肩膀,发现他后脑勺有撮白发没染匀。
1979年,在硝烟弥漫的对越自卫反击战场上,我军某部陷入敌军重围。千钧一发之际,
自由的吹海风
2025-08-11 20:27:21
0
阅读: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