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有一个大问题很多人都没注意到,那就是乌克兰的女人将来该怎么办?战争把男人都卷走了,家里只剩女人和小孩,想找个靠谱男人比登天还难。
硝烟弥漫的乌克兰大地上,曾经的宁静早已被炮火撕碎,这个国家的人口数量正以惊人的速度萎缩,从战前的 5400 万跌落到如今的不足 3200 万,短短两年就少了 800 万人。
更让人揪心的是,街头巷尾很难看到年轻男性的身影,他们要么在前线厮杀,要么早已逃离这片战火纷飞的土地,哈尔科夫州、扎波罗热州等地区 25 到 35 岁的男女比例甚至低至 1:4 以上。
一战时期的英国也曾经历过类似的情况,大量男性奔赴战场,国内性别失衡引发了一系列社会变化,女性不得不走出家庭进入工厂,如今的乌克兰,历史似乎在以另一种方式重演,基辅的玛丽娜就是这千万女性中的一个,三年前,她的丈夫在巴赫穆特战役中失踪,从此,她便成了家里的天。
白天在超市收银,晚上去物流仓库分拣包裹,两份工作让她几乎没有喘息的时间,可看着身边的女儿,她只能咬着牙坚持。
像玛丽娜这样的女人还有很多,农村的妇女学着开拖拉机种地,城里的女性拿起工具修水管、开卡车,甚至走进建筑工地,她们不仅要赚钱养家,还要照顾老人和孩子。
这让人想起二战时期的沂蒙红嫂,在男人们参军打仗时,她们用柔弱的肩膀扛起了家庭和支援前线的重担,那份坚韧,跨越时空与如今的乌克兰女性遥相呼应,走在乌克兰的街头,越来越多的女性出现在曾经由男性主导的行业里,但这条路并不好走。
社会上总有声音说这些活不是女人该干的,即便她们干着和男人一样的活,工资也比男性低一截。 政府虽然提供了一些技能培训,可真正能让她们在这些行业站稳脚跟的并不多,不过,困境中也有希望,如今每两家乌克兰企业就有一家由女性创办,她们在新的领域开辟出了属于自己的天地。
这让我们想到一战时期的英国女性,当时她们进入工厂工作,同样面临着 “同工不同酬” 等问题,却也在这个过程中逐渐提升了自身的社会地位,为女性争取权益埋下了伏笔。
战场之上,乌克兰女兵的身影越来越多,数量已经超过 7 万,其中 2 万多人直接在战壕里作战,开坦克、当狙击手,哪里危险哪里就有她们的身影。
可谁能想到,她们穿的军装都是男式的,不合身不说,还得自己掏钱修改,在晋升的道路上,她们也比男兵艰难得多,更让人愤怒的是,有些女兵还会遭受性骚扰,投诉后却无人理会。
海湾战争时期的美国女兵也曾面临类似的困境,在军队里受到性别歧视,晋升、任务分配等方面都得不到公平对待,战争似乎总是在考验女性的承受力,也暴露着一些潜藏的不公。
婚姻和生育的问题,像两座大山压在乌克兰女性的心头,结婚登记量只有战前的三分之一,离婚申请大多是妻子单方面提出的,跨国婚姻看似是一条出路,可文化差异等问题让离婚率居高不下。
2024 年出生的代孕婴儿达到 5000 例,是战前的四倍,地下诊所条件恶劣,去年就有 17 名代孕妈妈因医疗事故死亡,却很难得到赔偿。
生育率更是跌到了欧洲最低,2024 年新生儿只有 17.6 万,死亡人数却有 49.5 万,很多女性因为长期的压力和营养不良,连怀孕都成了奢望,政府出台的士兵遗孀可用冷冻精子生孩子的政策,也只是杯水车薪。
叙利亚战争期间,当地女性也经历过类似的痛苦,婚姻不稳定,生育意愿大幅下降,家庭结构被彻底打乱,战争对一个国家的繁衍造成的伤害,远比想象中更深,即便身处如此艰难的境地,乌克兰女性也没有放弃。
利沃夫 IT 培训中心的女学员开发出了防空警报 AI 预测系统,准确率达到 89%;敖德萨的女医生们组建了 12 支流动医疗队,已经为前线村庄接生了 300 多个婴儿,玛丽娜在结束夜班走出仓库时,看到基辅的黎明泛起鱼肚白,掏出手机查看银行余额,终于攒够了给女儿买运动鞋的钱,那一刻,所有的辛苦似乎都有了意义。
就像阿富汗的女性,在塔利班的统治下,依然通过秘密学校坚持追求教育权利,这份抗争的精神,在不同的土地上闪耀着同样的光芒。
在乌克兰的农村,农业生产因为男性劳动力的缺失陷入困境,可不少女性站了出来,她们参加农业技术培训,学习新型种植和养殖技术,有个村庄在她们的努力下,采用新的灌溉和施肥技术,一年内就让农作物产量提升了 20%。
教育领域的女性也在行动,许多学校被破坏,教师流失严重,一群女教师自发组织起流动课堂,背着教学用具穿梭在各个临时安置点,基辅的女教师安娜每周都要为 30 多名孩子上数学课和语文课,据统计,这样的流动课堂已经惠及了超过 5000 名儿童,让孩子们在战火中没有彻底中断学业。
这些看似微小的努力,汇聚成了一股力量,支撑着乌克兰女性在黑暗中寻找光明。
感谢各位看官老爷们选择阅读了此文,这说明是对我水平的认可,麻烦您点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再次感谢各位看官老爷们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