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气枪打死的54岁工人女儿哽咽发声,父亲的眉心被打穿,直接被爆头,她红着眼眶重复

锴锐说科技文化 2025-08-11 16:23:40

被气枪打死的54岁工人女儿哽咽发声,父亲的眉心被打穿,直接被爆头,她红着眼眶重复着:“宁愿他是个植物人,我伺候一辈子,也不愿意接受他就这么没了……”   54岁的农民工刚和工友们吃完夜宵,工地附近没有厕所,他便往旁边的农田走。工友们在宿舍等了一个小时,电话没人接,四处找也不见踪影,慌忙报了警。 民警在田埂深处找到他时,人已经趴在地上,额头的血迹在月光下泛着暗紫,双手还保持着扶住裤腰的姿势。   法医掀开白布时,在场的人都倒吸一口凉气——眉心有个细小的血洞,子弹贯穿颅骨,卡在后脑的骨缝里。 尸检报告很快出来:气枪子弹击穿脑部,致当场死亡。这个在工地上扛钢筋、拌水泥的汉子,一辈子没跟人红过脸,怎么会被人用枪打死?   第二天一早,一个中年男人走进派出所,说自己“打错了”。他说昨晚带着气枪去田里“打野味”,天黑看不清,把正在解手的工人当成了猎物,扣动扳机后才发现不对劲,吓得连夜跑回了家。   这个说法让死者家属炸开了锅。女儿捧着父亲的遗像,指腹一遍遍擦过照片上的眉眼:“我爸1米78的个子,在田里站着,怎么会看成猎物? 眉心一枪,打得那么准,这是‘失误’吗?”工友们也想不通,那晚月光不算暗,田埂上还有稀疏的路灯,“就算离得远,也能看出是个人形啊”。   更让人心寒的是凶手的态度。面对家属提出的赔偿要求,他低着头说“家里没钱”,连句像样的道歉都没有。 可网友们翻出他的社交账号,里面有不少摆弄气枪的照片,还有开车去郊外的视频,“穷得叮当响?能玩气枪、开得起车,会拿不出一分赔偿?”   议论声里,更多人盯着“气枪”两个字。有多年打猎经验的网友晒出自己的装备:“正规气枪射程有限,精度也没这么高,能一枪打穿颅骨,绝对不是普通型号。” 有人更直接:“晚上打野味都戴头灯,猎物眼睛会反光,人被照到会眯眼或转身,老猎手不可能认错。再说眉心这种要害,除非故意瞄准,否则哪能这么准?”   工地负责人提着水果去慰问家属时,反复说着“对不起”。他们愿意出于人道主义赔偿25万,但流程要走很久。 可这笔钱,换不回那个每天早上五点就去搅拌站排队、晚上给女儿打电话报平安的父亲。死者的老母亲还在老家等着儿子寄钱买药,不知道儿子已经出事。 女儿刚找到工作,正计划着带父亲去做个体检,这些念想全被那一枪打碎了。   现在,家属最盼着警方的深入调查。他们不相信“误杀”的说法,想知道那把气枪到底是什么型号,想知道凶手当晚到底有没有开灯,想知道那枪是不是真的“失误”。 田埂上的血迹早就干了,但那个54岁农民工最后的绝望,或许就藏在那枚卡在颅骨里的子弹上——它不该是“失误”的证明,而该是真相的钥匙。   网友们还在争论,有人骂凶手草菅人命,有人质疑气枪监管漏洞,有人叹息底层劳动者的生存不易。可对那个哽咽的女儿来说,所有的议论都太轻了。她只想知道,父亲走的那一刻,疼不疼。

0 阅读:0
锴锐说科技文化

锴锐说科技文化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