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考试作弊用小抄,古代考生更拼:把文章抄在贴身内衣上,监考一摸当场露馅 如今考

王朝密码 2025-08-11 08:17:50

现代考试作弊用小抄,古代考生更拼:把文章抄在贴身内衣上,监考一摸当场露馅 如今考场作弊,顶多带个小抄纸条,可古代科举考生为了金榜题名,竟把整篇《论语》抄在贴身内衣上 —— 用特制的小毛笔写,字比蚂蚁还小,贴在胸口藏着,进考场时大气不敢喘,生怕被监考摸到。这场 “内衣上的考试”,比现在的作弊手段惊险十倍,一旦被抓,这辈子都别想再考! 清朝乾隆年间,江南有个叫张敬之的考生,寒窗苦读十年,却总考不上举人。眼看同龄人都当了官,他急得睡不着觉,托人找到个 “作弊高手”,花五十两银子买了件 “作弊内衣”。那内衣是用细麻布做的,胸口到后背密密麻麻写满了文章,字小得像芝麻,得眯着眼才能看清,据说用的是 “鼠毫笔蘸墨鱼汁”,水浸不烂,还不容易褪色。 进考场前,张敬之把内衣贴身穿上,外面再套三层衣服,走路都不敢大喘气,怕衣服摩擦把字蹭掉。监考的士兵搜查时,手刚碰到他胸口,他就吓得浑身发抖,士兵觉得不对劲,一把扯开他的外衣,摸到那件写满字的内衣,当场大喝:“有作弊的!” 张敬之吓得 “扑通” 跪下,哭着说 “家里有八十岁老母要养”,可监考哪管这些,直接把他捆起来,在考场外示众三天。路过的百姓指着他骂:“读书人的脸都被你丢尽了!” 他老娘赶来看到这场景,当场气晕过去,张敬之后来被取消了考试资格,一辈子只能当个私塾先生,见人就低头。 其实这种 “内衣作弊” 在古代科举中不算新鲜事。明朝有考生更绝,把文章抄在贴身的裤腰带上,用丝线绣住,看着像花纹,展开了却是整篇范文。有次考官觉得一个考生走路姿势奇怪,让他解下腰带检查,一展开差点惊掉下巴 —— 密密麻麻全是字,连《孟子》里的冷门句子都抄上了。 为了对付这种作弊,朝廷的监考手段也越来越严。考生进考场前得脱得只剩内衣,由士兵摸遍全身,连头发缝、鞋底都要查。清朝甚至规定 “考生必须穿考场统一发的衣服”,可还是有人铤而走险。有个考生把字写在指甲盖上,用指甲油盖住,答题时偷偷刮开看,结果被考官发现指甲颜色不对,当场拆穿。 最惊险的是道光年间的 “内衣作弊案”。有个考生把文章抄在贴身汗衫上,进考场时没被发现,可考试时天太热,他出了一身汗,汗衫上的字竟被汗水晕开,透过外衣印了出来。旁边的考生看到他后背有 “之乎者也” 的痕迹,立马举报,考官过来一掀衣服,当场人赃并获。这考生不仅被打了五十大板,还被发配到边疆,一辈子都没回来。 百姓们听说了这些作弊手段,编了段快板嘲讽:“十年寒窗不用功,内衣上面抄一通,进了考场心发慌,一摸就被抓个空!” 有老秀才叹气道:“科举本是选人才,却逼得读书人做这种勾当,这考场比战场还让人揪心啊!” 其实古代对科举作弊的惩罚极严,轻则取消资格,重则流放砍头,可还是有人冒险。他们以为把文章藏在贴身内衣里就能瞒天过海,却不知 “天道酬勤”—— 那些靠真才实学考上的人,哪用得着在衣服上费心思?就像有个考官说的:“真正的本事,藏在肚子里,不是绣在衣服上的。” 从内衣抄写到指甲刻字,古代考生的作弊手段再花样百出,也逃不过 “聪明反被聪明误” 的结局。毕竟考试考的不光是学问,更是人品,靠作弊得来的功名,就像那件写满字的内衣,看着光鲜,一摸就露馅,终究是穿不长久的。 # 科举 #古代作弊 #历史趣闻 #考场那些事

0 阅读:25
王朝密码

王朝密码

破解帝国兴衰的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