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寺庙墙上写“到此一游”,方丈让人盖层灰,气得他当场泼墨 如今游客乱刻“到此

王朝密码 2025-08-11 08:14:19

在寺庙墙上写 “到此一游”,方丈让人盖层灰,气得他当场泼墨 如今游客乱刻 “到此一游” 招人骂,古代书法家耍起威风更离谱 —— 宋朝有个叫米芾的书法家,游寺庙时手痒难耐,竟在大雄宝殿的墙上挥毫写下 “米芾到此一游”,字大如斗,墨香飘满殿宇,还得意地说 “这墙因我字而贵”,结果方丈让人在字上盖了层灰,气得他当场把墨砚摔在地上! 这事发生在宋哲宗年间,米芾书法造诣极高,却素来狂傲,见谁都敢点评一番,人送外号 “米颠”。他听说镇江金山寺的墙壁光滑如镜,是块天然 “书法板”,特意绕道去拜访,兜里还揣着自己最爱的紫毫笔。 方丈见是名士来访,热情地沏茶招待,可米芾屁股还没坐热,就拉着方丈往大雄宝殿走:“听闻贵寺墙壁绝佳,某想留下墨宝,让后人瞻仰。” 方丈心里咯噔一下 —— 这墙壁是前年刚刷的白灰,哪敢让他乱涂?可又不好直接拒绝,只能含糊着说 “佛门清净地,恐污了先生笔墨”。 米芾哪管这些,让人找来最大的砚台,倒上上好的松烟墨,蘸得饱饱的,踩着椅子就在墙上写起来。他写的是狂草,笔走龙蛇,“米芾到此一游” 六个字占了半面墙,墨汁顺着墙壁往下流,像一道道黑瀑布。 写完他跳下来,叉着腰欣赏半天,对随从说:“你们看,这字配这墙,简直是天作之合!” 方丈在旁边心疼得直抽气,却只能赔笑着说 “先生好笔力”。 谁知第二天一早,米芾去看自己的 “大作”,竟发现墙上的字被一层薄薄的白灰盖住了,只剩模糊的轮廓。他气得冲进方丈室:“你竟敢毁我墨宝?” 方丈合十行礼:“先生息怒,昨夜风雨大,墙皮受潮脱落,小僧已让人补好,没曾想污了先生的字。” 米芾哪会信?他知道是方丈故意盖的,当场从怀里掏出笔,蘸着砚台里的残墨就往墙上泼:“我偏要写!看你还敢盖!” 墨汁溅得佛像上都是,小和尚们吓得赶紧去擦,大殿里顿时一片狼藉。 这事很快传开,有文人觉得米芾 “狂得没边”,也有游客特意来金山寺看 “被盖的字”,方丈无奈,只能在旁边立了块石碑,写着 “游客止步,勿污墙壁”,可还是挡不住模仿者 —— 有个秀才见米芾写了,也偷偷在侧殿墙上写 “某某来此”,被方丈罚抄《金刚经》一百遍。 其实米芾的 “炫耀病” 早有前科。他在扬州做官时,见同僚家有块奇石,竟穿着官服对着石头磕头,说 “吾欲见石兄久矣”;还有次朋友办宴席,他见屏风上的字写得好,趁人不注意,抱着屏风就跑,被追上后还说 “这字跟我有缘”。 被金山寺 “盖灰” 后,米芾气了好几天,特意写了篇《论寺墙不可书》,说 “佛门本无墙,有心皆净土,盖我字者,是为不敬”,气得方丈让人把文章贴在山门口,供香客观赏,引来一阵哄笑。 后来有个老和尚劝米芾:“先生的字写在纸上能传世,写在墙上会褪色,何必执着于一时炫耀?” 米芾听了若有所思,虽没认错,却再也没在寺庙墙上写过字,只是每次游山玩水,还是忍不住在石头上刻几句,被人称为 “石上米颠”。 百姓们编了段顺口溜嘲讽他:“米芾写字狂,寺庙墙上忙,方丈盖层灰,白忙一场空,气得摔墨砚,笑坏老和尚。” 米芾听说后,不仅不恼,还说 “能让人编成顺口溜,说明我的字够出名”。 从寺庙题字到被盖灰,米芾的炫耀闹剧藏着文人的执念。其实真正的才华,从不需要靠 “到此一游” 来证明,就像金山寺的老和尚说的:“墙上的字会被盖住,心里的字才永远清晰 —— 先生的字在纸上,不在墙上。” 或许米芾到最后也没明白,比起在寺庙墙上留名,让自己的字留在人心上,才是真正的 “到此一游”。 # 书法家 #寺庙趣闻 #古代文人 #历史趣闻

0 阅读:4
王朝密码

王朝密码

破解帝国兴衰的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