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开了个残酷的玩笑:当年被日军铁蹄蹂躏的中国,如今成了"中日友好"最坚定的倡导者;而加害者的后代,却把教科书里的侵略史删得只剩只言片语。我们建纪念馆、拍纪录片、举办交流活动,日本政客却在靖国神社鞠躬,把"殖民统治"美化成"东亚共荣"。 这事儿得从根儿上说起,当年日本军国主义发动侵华战争,那真是血债累累。1937年12月,日军占领南京后,整整6周时间无恶不作,30多万手无寸铁的平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惨遭杀害,这就是震惊世界的南京大屠杀。 他们还搞细菌战,731部队用活人做实验,什么冻伤、毒气、细菌感染,手段之残忍简直灭绝人性。还有那罪恶的“慰安妇”制度,强征中国、朝鲜等国的妇女充当性奴隶,无数女性身心遭受重创。 这些都是铁证如山的历史,联合国都把《南京大屠杀档案》列入了《世界记忆名录》,可日本右翼就是不认账。 按理说,作为加害者,日本本应深刻反省,可他们却在历史问题上一再犯浑。就说教科书吧,日本文部省多次审定通过美化侵略的教材,把“侵略华北”改成“进入华北”,把南京大屠杀的责任推给中国军队抵抗,甚至删除“占领南京”这样的表述。 更可气的是,日本政客隔三岔五就去参拜靖国神社,那里供奉着东条英机等甲级战犯,这不是明摆着给受害国伤口上撒盐吗? 2025年4月,日本70多名国会议员集体参拜,直接引发中韩等国的强烈抗议。这种颠倒黑白的做法,让曾经的受害者心寒,也严重破坏了中日关系的政治基础。 再看看中国这边,咱是怎么对待历史的?1982年,日本教科书事件爆发后,中国立刻行动起来,在南京江东门“万人坑”遗址上建起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邓小平亲自题写馆名,从最初的简陋场馆到后来的大规模扩建,纪念馆用铁证向世人展示那段苦难的历史。 馆内不仅有遇难者遗骨、史料文物,还有幸存者证言和国际友人的记录。这些年,中国还拍了《南京!南京!》《二十二》等纪录片,让更多人了解真相。咱这么做,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要让历史不再重演。 让人感慨的是,中国在铭记历史的同时,始终敞开胸怀推动中日友好。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时,中国主动放弃了对日本的战争赔偿要求,就是希望能“以史为鉴,面向未来”。这些年,咱也没少搞中日交流活动。 可为啥中国这么努力,日本那边却老是不消停呢?说白了,根子还在日本国内的政治生态。战后日本军国主义没彻底清算,右翼势力一直暗流涌动。 他们鼓吹“历史无明确定义”,把殖民统治说成“东亚共荣”,还试图把日本塑造成“受害者”,强调广岛、长崎的核爆,却绝口不提自己发动战争的责任。 这种扭曲的历史观,通过教科书、政客言论不断渗透,让不少日本年轻人对侵略历史知之甚少。更让人警惕的是,一些西方国家对日本的错误言行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变相支持,这无疑助长了日本右翼的气焰。 有人可能会问,中国这么做值得吗?看看中日之间的经济联系就知道了。日本是中国重要的贸易伙伴,中国也是日本最大的出口市场之一。2024年中日贸易额突破3000亿美元,这么大的利益蛋糕,谁也不想砸了。 而且,在应对气候变化、核不扩散等全球性问题上,中日合作必不可少。中国倡导中日友好,既是为了地区稳定,也是为了给子孙后代创造和平环境。 但友好是双向的,不能光靠中国一头热。日本得明白,只有正视历史,才能赢得邻国的信任。如果日本政客继续在靖国神社鞠躬,继续篡改教科书,那中日友好就只能是一句空话。 历史已经证明,否认过去的人,注定走不远。中国有句老话叫“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希望日本能好好品一品这句话的分量。
历史开了个残酷的玩笑:当年被日军铁蹄蹂躏的中国,如今成了"中日友好"最坚定的倡导
渺远的云娱乐说
2025-08-06 13:16:24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