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独”天塌了,特朗普为了顺利访华,给赖清德下了一道死命令。 2025年7月29日,中国外交部举行例行记者会,就美国政府近期拒绝台湾地区领导人赖清德“过境”纽约的问题答记者问。 外交部发言人明确表示,中方坚决反对台湾地区领导人以任何形式、任何理由赴美活动,坚决反对美台进行任何官方往来,并已就此向美方提出严正交涉。 此次表态延续了中国在台湾问题上的一贯立场,即维护一个中国原则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的政治基础不容动摇。 虽然发言并未释放进一步制裁或具体反制措施的明确信号,但在当前中美关系维持战略沟通节奏的大背景下,此次发言被视为中方在保持原则坚定同时传递缓和氛围的一种外交方式。 美国近期在涉台问题上的部分政策操作出现微调。 美国政府在5月起陆续限制赖清德方面寻求的过境行程安排,其中纽约和旧金山的停留计划被取消,仅在关岛短暂停留并未安排高层会见。 这种做法在台湾岛内引发舆论波动,部分媒体解读为美方对赖清德施政路线持保留态度。 此外,台海局势紧张程度自2024年起显著上升。根据中华民国防务部门发布的数据,自2024年下半年起,解放军围绕台湾岛的海空演训频次持续攀升。 2025年前7个月,相关演训已超过130次,平均每两天即有一次,且演训范围呈现由“绕台”向“锁台”演进的趋势。 多项智库评估指出,这类军事活动对岛内政治生态产生实质性影响。 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在6月发布的分析认为,台湾执政当局在面临日益增强的军事压力时,倾向于强化对美战略依赖,并试图通过增加对美军事采购换取安全承诺。 但这一模式效果有限。2024年,台湾地区新增对美军购合同金额高达154亿美元,却仍未换取美方在“台美关系”上的明确政治表态。 与此同时,台积电在美国亚利桑那州的设厂进展被岛内视为“战略资产外流”。该项目总投资已超450亿美元,相关高阶制程产线预计于2026年投产。 这一举措在岛内引发部分产业界担忧,认为过度依赖美国市场将削弱本地半导体主导能力。 美俄关系与特朗普与普京的潜在会面也成为外交观察重点。 7月21日,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在接受塔斯社采访时称,普京与特朗普的会晤“未来有可能”,但“时机尚未成熟”,强调其前提必须是“能促成重大协议的条件具备”。 不过,近期特朗普阵营却对俄方施压加码。 特朗普竞选团队计划在其重新执政初期设定“对俄政策观察期”,最短仅50天,并考虑对与俄罗斯保持能源合作的国家实施“次级制裁”。该草案已引发欧洲主要能源进口国的高度关注。 在此背景下,有分析指出,特朗普团队对台事务的低调操作可能是其调整整体外交布局的一环,意图释放对中国大陆的某种策略性信号。 例如,在赖清德“过境”议题上的压缩空间,可能被视为其寻求与中方重启或改善沟通渠道的一种间接方式,尤其在当前其竞选期间面临多线外交压力的情况下。 中方若能在俄乌和谈议题上发挥建设性作用,或将在“特普会”筹备过程中获得更多外交主动空间。这种判断虽未得到中方确认,但反映出当前大国互动中多边协调的潜在可能性。 美国压缩赖清德“过境”空间的决定既是中美互动中外交信号的一环,也体现出美国政治周期变化对台海政策带来的不确定性。 中国如何把握这一阶段性窗口,平衡中美俄三边关系、维护台海稳定及推进区域安全机制建设,将成为接下来数月国际社会密切关注的焦点之一。
“台独”天塌了,特朗普为了顺利访华,给赖清德下了一道死命令。 2025年7月2
古凌国际
2025-08-06 12:53:14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