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李玫瑾建议,凡是扶了老人被要求天价赔偿的,在老人拿不

剑指天涯笑江湖 2025-08-06 11:37:37

2024年,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李玫瑾建议,凡是扶了老人被要求天价赔偿的,在老人拿不出任何证据的情况下,可以按“敲诈勒索”起诉,即便不能够判刑,也要高额罚款,进行严惩! “不是你撞的,为什么要扶?”这句话让多少好心人寒了心!当李玫瑾教授的这个建议一出,无数网友拍手称快,甚至有人呼吁直接写入刑法。为什么一个简单的“扶不扶”问题,竟能引发如此强烈的社会共鸣? 曾几何时,“学习雷锋”是每个孩子的必修课,可如今,帮助摔倒的老人却成了一场关乎整个家庭经济的“生死赌局”。江西17岁的小赵好心搀扶晕倒老人,却被家属当场认定是“肇事者”,甚至遭到推搡和殴打,如果不是有监控还他清白,这个少年可能一辈子都不敢再伸出援手。 类似的事件并不少见,四川的一位老太太摔倒后,有三个孩子好心去扶她,却反而被索赔2万元;广东一男子救助老人后,对方家属张口就要20万,还强行扣下他3000元工资。这些案例背后,是一个残酷的现实:善良的成本,正在变得无法承受。 李玫瑾教授的建议之所以引发热议,是因为它直指问题的核心:讹人的成本太低,即使没讹成功也不会受到太过严厉的处罚,而善良的风险就高得多了,稍有不慎就可能让整个家庭陷入“泥潭”。 目前的法律虽然对诬陷行为有约束,但实际操作中,许多讹诈者仅受到轻微处罚,甚至不了了之。例如,江西抚州的醉酒老人诬陷并殴打扶人少年,最终受到了拘留的处罚。如果法律能像李教授建议的那样,将无证据索赔定性为“敲诈勒索”,严厉处罚这类行为,或许能真正震慑那些“能讹就讹”的人。 虽然我国法律也有保护救助者的条款,有法律规定:“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但这些规定在实际执行中仍显不足,许多人依然因举证困难而陷入纠纷。 当“扶老人”需要先录像自证清白时,大家互相之间的信任已经岌岌可危,但更深层的问题是:为什么有些人会为了钱,不惜“恩将仇报”,毁掉一个陌生人的善意? 部分原因在于,讹诈成功就能获利,失败却几乎零代价。正如网友所言:“如果讹诈者子女是公务员的,一律劝退;开公司的,吊销执照,看谁还敢讹?”只有让讹诈者付出远超收益的代价,才能遏制这股歪风。 “扶不扶”本不该是一个问题,但当善良一次次被辜负,社会就会变得冷漠。李玫瑾教授的建议,或许是一个转折点,让法律成为好人的盾牌,而非讹诈者的漏洞。 我们期待有一天,孩子们不再被教育“扶老人前要先录像”,而是能像过去一样,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因为,一个连老人都不敢扶的社会,注定是冰冷的。 文丨小王 编辑丨史叔

0 阅读:2
剑指天涯笑江湖

剑指天涯笑江湖

剑指天涯笑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