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8年慈禧太后去世,李莲英请求回老家养老。隆裕太后面色不善,心想:“你做了多

历史闪电侠 2025-08-06 10:03:09

1908年慈禧太后去世,李莲英请求回老家养老。隆裕太后面色不善,心想:“你做了多少恶事,我岂能放你离开!”李莲英赶紧指着身后的7个盒子说道:“主子,老奴把这些东西交还给您,请您恩准我回家养老!”

那年冬天紫禁城飘着细雪,慈禧太后的丧钟刚敲过,大太监李莲英佝偻着背跪在储秀宫冰凉的地砖上。

六十二岁的老太监捧着个蓝布包裹,额头上的汗珠顺着皱纹往下淌,包裹里装着二十多个房契地契,还有七口雕花檀木箱的钥匙,这些箱子里装着他五十年来攒下的金条、翡翠和东珠。

站在汉白玉台阶上的隆裕太后攥紧了绢帕,她记得先帝光绪被囚瀛台时,就是这个老奴才端着毒酒在殿外守了半夜。

如今靠山倒了,她正琢磨着怎么处置这个祸害,李莲英脑门贴着地砖,余光瞥见侍卫的刀鞘在门帘后闪光,连忙把包裹往总管太监小德张脚边推了推。

要说李莲英能活到这把年纪,全靠他比旁人多了个心眼,当年在直隶河间府老家,八岁的小李子饿得啃榆树皮,爹娘把他卖给刀儿匠净了身。

进宫头三年在茶房当差,他见着同批进宫的小太监因为打碎个茶碗,被活活用竹板抽死在廊下,自打那天起,他就学会用眼角余光看人脸色,说话前要在肚里转三圈。

真正让他发迹的还是梳头手艺,那年慈禧四十大寿前长了白头发,梳头太监吓得手抖,硬是梳掉了两根青丝。

李莲英揣着积攒的碎银子,托人从广州买了西洋染发膏,又在廊下苦练三个月,把梳头时的手指练得像蝴蝶翻飞。

等他把慈禧的头发梳成京城最时兴的"两把头",还往发髻里藏了朵能喷香气的机关牡丹,老佛爷对着西洋镜照了半个时辰没挪窝。

要说做人最要紧是知进退,李莲英可比他前任安德海明白多了,安德海当年得宠时在宫里横着走,连亲王贝勒都不放在眼里,结果被山东巡抚丁宝桢逮住砍了脑袋。

李莲英当上总管太监后反而更谨慎,见着七品小官都拱手作揖,过年还给各宫小太监发红封,有回光绪皇帝被囚在瀛台,他偷偷往皇帝被褥里塞银丝炭,转头就跟慈禧说"万岁爷屋里炭盆够暖,省得冻出病来招人闲话"。

这些年在宫里积攒的财宝,李莲英早就在老家置办下三百亩水浇地,京城琉璃厂开着两家当铺。

但他最宝贝的是个紫檀木匣子,里头装着各省官员送的"冰敬""炭敬"账簿,哪个王爷送过翡翠白菜,哪个总督孝敬过金罗汉,记得清清楚楚。

临出宫前夜,他把账簿连带着二十万两银票塞进恭亲王福晋的轿子,这才换来老福晋在隆裕太后跟前说了句"得饶人处且饶人"。

出宫那日天刚蒙蒙亮,李莲英穿着灰布棉袍从神武门侧门溜出去,护军都统得了好处,故意背过身去。

等他回到棉花胡同老宅子,七口檀木箱早被镖局连夜运走,箱子里最值钱的不是金银,而是慈禧赏的五十颗南洋珍珠,那原本是预备给光绪皇帝陪葬的物件。

隐退后的李莲英在京城西郊置了座三进院子,逢年过节总有宫里老相识来打秋风,宣统二年春天,摄政王载沣要查办前朝旧案,李莲英连夜把城外三百亩地契捐给白云观,第二天就传出"李公公散尽家财修道观"的消息。

等到民国二年,七十四岁的老太监躺在雕花拔步床上咽气时,屋里就剩个鎏金铜香炉没,那是同治大婚时内务府赏的物件,底款刻着"内造"二字。

据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在《清代太监制度考》中记载,李莲英临终前将多数财产捐予慈善机构,仅海淀区恩济庄一地就留有他出资修建的义学碑。

英国《泰晤士报》1909年3月刊载的《紫禁城的黄昏》一文提到,李莲英退休时上交的珍宝清单现存于第一历史档案馆,其中包含六十件翡翠制品和二百两金锭。

这些记载与北京市档案馆保存的宣统年间内务府奏销档互为印证,证实了这位传奇太监在动荡年代的生存智慧。

0 阅读:67

猜你喜欢

历史闪电侠

历史闪电侠

关注我 !带看到不一样的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