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大凉山深处,解放军从奴隶主手里救出一个眼睛都快烂掉的汉人。当兵的看他太

小博大史 2025-08-04 10:05:52

1952年大凉山深处,解放军从奴隶主手里救出一个眼睛都快烂掉的汉人。当兵的看他太遭罪了,就问:你叫啥名?他费老大劲才挤出三个字:“帅士高”。   1935年5月,大渡河水流湍急,国民党军队在对岸架起机枪,等着围歼被困的红军。就在这生死关头,一个24岁的船工改变了历史进程。

这个叫帅士高的汉子原本只是安顺场的普通摆渡人,祖祖辈辈靠撑船为生。红军到达时,他二话不说跳上木船,在枪林弹雨中一趟趟往返于激流之间。

第一批十七名红军战士成功渡河后,帅士高组织起七十多名船工,连续七天七夜不眠不休地摆渡。每当木船在急流中快要失控,他就用肩膀顶住船舷,用尽全身力气稳住航向。

就这样,七千多名红军战士安全渡过了大渡河,彻底粉碎了国民党的围剿计划。临别时,一名红军排长杨得志握着帅士高的手说:“革命胜利后,我们绝不会忘记你的救命之恩。”

然而好景不长,国民党悬赏捉拿帮助红军的船工,为了活命,帅士高被迫逃进大凉山深处,把自己“卖”给当地彝族奴隶主。从此,这个曾在大渡河上呼风唤雨的汉子,成了海拔三千米高山上的奴隶。

一晃十七年过去了,1952年,解放军在凉山地区开展民主改革时,在一个臭气熏天的牲口棚里发现了帅士高。此时的他骨瘦如柴,眼眶溃烂,脚踝上还戴着生锈的铁镣,已经虚弱得说不出完整的话。

消息传到西康军区,副政委鲁瑞林立刻想起了军史记载中的那次渡河行动。他马上派出医疗队,用当时珍贵的盘尼西林全力抢救这位功臣。

最戏剧性的一幕发生在成都军区医院,当年被帅士高救下的红军排长杨得志,此时已是开国上将。当他看到病床上的恩人时,这个在战场上从不掉泪的硬汉瞬间红了眼眶。

更让人心酸的是,长期的奴隶生活让帅士高几乎丧失了正常人的生活能力。护士端来白米饭时,他竟然抓起米粒往耳朵里塞,完全不知道该怎么吃饭。

经过几个月精心治疗,帅士高终于恢复了健康,1955年解放军授衔仪式后,杨得志将军专程赶来,将一套崭新的军官制服披在恩人肩上。两个老人隔着二十年的风雨岁月相拥而泣,在场的医护人员无不动容。

帅士高晚年常说,最难忘的不是那些惊险的摆渡经历,而是临别时一个红军小战士塞给他的那块红糖。那种甜味,他记了一辈子。

这个故事让人思考,在我们身边是否也有这样的无名英雄?他们可能是抗战时期冒死送情报的老大爷,可能是三年困难时期救助过路人的村妇,也可能是改革开放初期默默奉献的基层干部。

你的家乡有没有类似的传奇故事?你的祖辈是否也曾在历史的关键时刻做出过不平凡的选择?这些埋藏在民间的英雄事迹,往往比正史更加感人。  

0 阅读:46
小博大史

小博大史

小博大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