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巴掌扇醒北约和乌克兰,俄军宣布,经过483天战斗,俄军已经夺取恰索夫亚尔要塞。

天天纪闻 2025-08-01 14:14:52

一巴掌扇醒北约和乌克兰,俄军宣布,经过483天战斗,俄军已经夺取恰索夫亚尔要塞。这是整个俄乌战争,战斗时间第三长的战斗。   据俄罗斯国防部7月31日通报,经过长达483天的鏖战,俄军南部集团军部队已完全控制顿涅茨克地区战略要地恰索夫亚尔。   这座海拔227米的制高点要塞,曾被乌军视为“顿巴斯之门”,如今在俄军十倍以上的火力、兵力和航空优势下彻底失守,成为俄乌战争中战斗时长第三的战役。这场战役不仅暴露了乌军防御体系的致命缺陷,更让北约的军事援助神话再次被现实击碎。   恰索夫亚尔的战略价值远超普通城镇。它位于顿涅茨克岭核心地带,俯瞰整个顿巴斯平原,控制着T-0504与O-0506两条战略公路,是乌军从斯拉维扬斯克、克拉马托尔斯克向东部前线输送物资的必经之路。   乌军在此经营十年,依托顿巴斯运河和周边森林沼泽构筑了多层防御工事,甚至将学校、工厂改造成地下堡垒,配备反坦克导弹、火箭炮和无人机基地。   然而俄军从2023年4月发起进攻后,通过持续的火力压制逐步瓦解乌军防线。仅2024年4月的一次进攻中,俄军就动用战斗轰炸机投下10枚制导炸弹,直接摧毁乌军位于市中心的指挥所和榴弹炮阵地。   俄军的战术优势在这场战役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他们采用“先炸后攻”策略:先用FAB-500、FAB-1500滑翔制导炸弹对乌军阵地进行饱和打击,再以空降部队和瓦格纳集团实施突击。   这种战术在2024年4月的一次战斗中达到高潮——俄军一天内发射超过200枚滑翔炸弹,将市中心90%的建筑夷为平地,迫使乌军残部退守至几栋破楼内,仅靠一条狭窄通道维持补给。   相比之下,乌军虽有国际部队提供的技术支持,但其依赖的“海马斯”火箭炮和反坦克导弹在俄军电子干扰和无人机压制下难以发挥作用,甚至出现“打一炮换一个地方”的被动局面。   乌军的抵抗堪称悲壮却徒劳。据俄方战报,守军在483天里承受了日均5万发炮弹的轰击,每平方米土地落下3.7枚弹片。他们用混凝土工事和沙袋构筑防线,甚至将女兵派往前线执行自杀式袭击,但终因补给线被切断而崩溃。   2024年夏季,俄军通过轰炸代夫卡铁路桥和坎布克弹药库,彻底掐断了乌军从顿河康斯坦丁诺夫卡方向的补给,导致前线部队出现“断粮断弹”的绝境。   即便如此,仍有部分乌军选择与阵地共存亡——在俄军攻入市中心时,一群士兵用最后一枚反坦克导弹与俄军装甲车同归于尽。   这场战役的影响远超战场本身。美国地缘政治分析家布莱恩・伯莱蒂奇指出,恰索夫亚尔失守使乌军在顿巴斯失去关键战略纵深,克拉马托尔斯克和斯拉维扬斯克的防御体系面临瓦解风险。   更讽刺的是,乌军此前为防守此地投入的20个旅级战斗群(包括第5突击旅、第67机械化旅等精锐)几乎全军覆没,而北约提供的“豹2”坦克和“爱国者”防空系统在俄军火力面前表现乏力。   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不得不承认,西方对乌军的“现代化改造”未能抵挡住俄军的传统火力优势,冲突可能以乌克兰“领土换和平”告终。   俄军的胜利同样付出高昂代价。他们消耗了超过10万发炮弹和数千枚滑翔炸弹,仅第98空降师就有数百人伤亡。   但通过此战,俄军验证了“火力覆盖+精准突击”的战术有效性,并为下一步进攻顿河康斯坦丁诺夫卡铺平了道路——这座距离恰索夫亚尔仅5公里的城市,如今已陷入三面包围,其守军士气低落,甚至出现整建制逃亡现象。 这场战役再次暴露了现代战争的残酷本质:当一方拥有绝对火力优势时,所谓的“坚固要塞”不过是时间问题。乌军的抵抗虽赢得国际社会的同情,却无法改变战场现实——在俄军日均消耗的5万发炮弹面前,任何防御工事都显得脆弱不堪。   而北约的尴尬处境更为微妙:其提供的先进装备在实战中表现平庸,却又不得不继续输血以维持乌克兰的抵抗,这种矛盾或许将成为西方军事神话破灭的起点。恰索夫亚尔的硝烟尚未散尽,下一场决定俄乌命运的战役已在顿河河畔悄然酝酿。  

0 阅读:20
天天纪闻

天天纪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