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7年,冯胜得胜归来,正等着论功行赏,不料却被人参了几本,其中包括他的女婿常

国际大碗说 2025-08-01 09:36:14

1387年,冯胜得胜归来,正等着论功行赏,不料却被人参了几本,其中包括他的女婿常茂。朱元璋趁机夺了冯胜的大将军印,对他的敲打也随即展开。 冯胜,原名冯国胜,安徽定远人,出生于元末乱世。他的兄长冯国用是最早追随朱元璋的谋士之一,在初期便献上 “先取金陵,以为根本” 的战略构想,为朱元璋势力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冯胜自幼受兄长影响,不仅习得一身武艺,更在军事谋略方面展现出过人天赋。 鄱阳湖之战是决定朱元璋命运的关键战役,冯胜在此战中率领水军奋勇作战,多次击退陈友谅军的进攻,为朱元璋最终获胜立下汗马功劳。 此后,冯胜又参与了平定张士诚的战役,在攻打平江等重要战斗中表现出色,因功被封为都督府右都督。 明朝建立后,冯胜的军事才能得到进一步发挥。当时,北方的蒙古残余势力仍是明朝的主要威胁,冯胜多次率军北伐,为巩固明朝的北部边疆作出了重要贡献。 洪武二十年(1387年),对于冯胜来说,是极具戏剧性的一年。这一年,他奉命率军征讨盘踞在辽东的纳哈出。纳哈出是元朝的开国功臣木华黎的后裔,在元朝灭亡后,他拥兵自重,占据辽东地区,成为明朝北部边境的一大隐患。 朱元璋对此次征讨极为重视,任命冯胜为征虏大将军,颍国公傅友德、永昌侯蓝玉为左右副将军,率领二十万大军出征。 冯胜接到命令后,迅速制定了周密的作战计划。他首先率军抵达通州,然后派人侦察纳哈出的虚实。得知纳哈出在庆州有重兵驻守后,冯胜派蓝玉率领轻骑前往袭击,大败庆州的元军,斩杀了元平章果来,擒获了果来的儿子不兰奚,取得了开门红。 随后,冯胜率领大军进抵金山,对纳哈出形成了包围之势。纳哈出见明军势大,内心开始动摇。冯胜抓住这一机会,派降将乃剌吾前往劝降。乃剌吾原本是纳哈出的部下,后来被俘投降明朝。他见到纳哈出后,向其详细介绍了明朝的政策和明军的实力,劝其归降。 纳哈出经过深思熟虑,最终决定投降。 在受降过程中,却发生了一段小插曲。蓝玉见纳哈出投降,十分高兴,设宴款待他。席间,蓝玉脱 下自己的衣服送给纳哈出,纳哈出不肯接受,双方发生了一些争执。 纳哈出的部下误以为明军要加害纳哈出,纷纷溃散。冯胜及时采取措施,安抚纳哈出及其部下,最终顺利收降了纳哈出的二十万部众,缴获了大量的战马、盔甲和武器。 冯胜率领大军凯旋归来,朱元璋下令文武百官到郊外迎接。冯胜此时可谓是风光无限,达到了人生的巅峰。 然而,就在冯胜等着论功行赏的时候,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有人向朱元璋弹劾冯胜,其中包括他的女婿常茂。 常茂是常遇春的儿子,也是明朝的开国功臣之一,他在此次征讨辽东的战役中也有参与。弹劾的罪名主要有:冯胜在征讨过程中私藏战利品,尤其是一些珍贵的马匹;常茂在受降时擅自行动,导致纳哈出的部下溃散,给明军造成了一定的损失。 接到弹劾后,朱元璋便趁机夺了冯胜的大将军印,命他返回凤阳居住,定期朝见。这是对冯胜的第一次重大敲打,也标志着他的人生开始由盛转衰。 冯胜被夺印后,虽然心中不满,但也只能接受现实,回到凤阳闭门思过。然而,他的厄运并没有就此结束。随着时间的推移,朱元璋对他的猜忌越来越深。 冯胜作为明朝的开国功臣,战功赫赫,威望极高,在军队中有着广泛的影响力。这对于生性多疑的朱元璋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威胁。尤其是在太子朱标去世后,朱元璋立皇太孙朱允炆为继承人,朱允炆年幼柔弱,朱元璋担心自己去世后,冯胜等功臣会拥兵自重,威胁到朱允炆。 因此,为了给皇太孙扫清障碍,朱元璋开始有计划地铲除一些功高震主的功臣,冯胜自然也在其中。 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冯胜的命运走到了尽头。当时,有传言说冯胜在家中私藏兵器,意图谋反。朱元璋得知后,立即下令将冯胜召进宫中。冯胜接到命令后,深知此行凶多吉少,但也只能硬着头皮前往。 入宫后,朱元璋并没有直接问罪于冯胜,而是与他闲聊了一些家常。冯胜心中十分不安,不知道朱元璋的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最后,朱元璋送给冯胜一杯酒,说:“你跟随我多年,立下了赫赫战功,我也没有什么好赏赐你的,就送你这杯酒吧。” 冯胜知道这杯酒可能是毒酒,但他不敢违抗朱元璋的命令,只能含泪饮下。 不久之后,冯胜便毒发身亡,年六十七岁。他的家人也受到了牵连,被发配到边疆。一代名将,最终落得如此悲惨的结局,实在令人惋惜。 冯胜的一生,是明朝初年许多功臣命运的缩影。他们在乱世中追随朱元璋,为明朝的建立和统一立下了汗马功劳,但却因为猜忌而惨遭杀害,难以摆脱 “鸟尽弓藏,兔死狗烹” 的命运。#头号创作者激励计划#

0 阅读:31
国际大碗说

国际大碗说

纵横国际间,探秘全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