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24年,一位女裁缝为大仲马生下了私生子小仲马。18年后,小仲马疯狂爱上了一个交际花,她答应了小仲马交往,却继续偷偷和其他人约会。小仲马生气离开,交际花因肺痨病逝,小仲马将这段故事写成了世界名著《茶花女》。 小仲马出生在巴黎,他的母亲玛丽-劳尔-凯瑟琳·拉贝是个女裁缝,她独自抚养儿子,因为孩子的父亲亚历山大·仲马那时还没成名,就离开了他们母子。拉贝靠缝纫维持生活,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小仲马小时候在乡下长大,那时候他叫亚历山大·仲马菲尔斯,七岁前都没见过父亲。1831年,大仲马才正式承认这个儿子,把他接到巴黎。但父子关系并不融洽,大仲马忙着写小说和剧本,私生活乱七八糟,家里女人换来换去。小仲马被送到寄宿学校,在那里受了不少欺负,因为私生子的身份,同学们看不起他。这让他变得敏感多疑,对人际关系保持距离。成长过程中,他看到父亲的那些伴侣,一个个来来去去,没什么长久的,这也影响了他的情感观。他开始尝试写作,1847年出版了第一本诗集,但那时他还只是父亲的光环下努力的年轻人。资料显示,小仲马的早年经历让他对社会现实有更深刻的认识,这为他后来的作品打下基础。他不像父亲那样浪漫主义,而是更注重现实问题,这点从他的小说中就能看出来。总之,早年的缺失让他在感情上容易受伤,却也激发了他的创作潜力。 小仲马成年后,1844年搬到巴黎郊外跟父亲住,那时候他已经开始接触文学圈子。大仲马虽然承认了他,但没给他太多关注,继续过着挥霍的生活,欠了不少债。小仲马为了帮父亲还债,也开始写东西赚钱。他出版了小说《茶花女》,但在那之前,他的生活并不稳定。父亲的私生活对他影响大,他看到那些女人只是暂时的伴侣,这让他对爱情持怀疑态度。学校里的歧视也没完全消退,他变得更内向。资料提到,小仲马在20岁左右遇到了玛丽·杜普莱西,她是巴黎有名的交际花,本名阿尔丰西娜·罗斯·普莱西,生于1824年,跟小仲马同年。玛丽从小家境贫寒,父亲暴力酗酒,母亲早逝,她15岁就到巴黎当女工,后来进入上流社会,成为多名富人的情妇。她以佩戴山茶花闻名,生活奢侈,但身体一直不好,患有肺结核。两人从1844年9月开始交往,持续到1845年8月。小仲马爱她爱得深,但玛丽没放弃她的生活方式,继续跟别人来往。这段关系让小仲马痛苦,但他无力改变她的习惯。玛丽的过去很惨,她被父亲卖给老人,童年受虐,这让她早早学会生存之道,但也让她不愿过穷日子。他们的分手是必然的,因为经济差距太大。小仲马那时收入有限,无法满足她的开销。 玛丽·杜普莱西的真实生活比小说还复杂,她出生在诺曼底一个穷村子,父亲是马林·普莱西,母亲玛丽·德桑妮,早逝后她被亲戚收养,但很快逃到巴黎。起初她在洗衣店干活,后来进餐厅当服务员,16岁就成了情妇。她聪明有魅力,学会了阅读写作,还懂音乐,吸引了包括作曲家李斯特在内的名人。跟小仲马交往时,她已经是巴黎社交界的红人,但她的健康每况愈下,经常咳嗽吐血。小仲马试图让她改变生活,但她拒绝,两人吵架后分手。他生气离开巴黎旅行,玛丽继续她的交际圈子。1847年2月3日,她在巴黎公寓去世,只有23岁,死因是肺结核。那时她欠了很多债,葬礼在玛德莱娜教堂举行,只有少数人参加。小仲马旅行回来才知道消息,这件事对他打击很大。 分手后,小仲马把这段经历写成小说《茶花女》,1848年出版,书名原是《山茶花女》,灵感来自玛丽的标志。小说以第一人称叙述,主角玛格丽特·戈蒂埃对应玛丽,阿曼德·杜瓦尔对应他自己。书中没回避玛丽的职业和背叛,强调她的牺牲,但也指出她的贪婪。1852年,他改编成戏剧,在瓦德维尔剧院上演,引起轰动。作品开创了“问题剧”风格,讨论社会道德和阶级问题,比父亲的浪漫主义更现实。 Verdi受启发写了歌剧《茶花女》,1853年首演,进一步传播故事。小说被译成多语,影响了电影和芭蕾舞,如1936年的《卡米尔》和1978年的芭蕾版。小仲马通过这部作品成名,甚至盖过父亲的风头。大仲马骄傲地说,儿子是他最好的作品。这部书改变了人们对“堕落女人”的看法,不再单纯谴责,而是看到背后的社会原因。 小仲马的晚年更稳定,1864年他娶了娜杰日达·冯·克诺林,在莫斯科结婚,生了两个女儿:科莱特和让妮。他继续创作,写了13部小说和多部戏剧,如《黛安娜·德·李斯》和《私生子》,后者讨论私生子权益,源于自身经历。1874年,他入选法兰西学院,成为院士,这在当时是文坛最高荣誉。他一生写了《丹尼斯》和《弗朗西永》等作品,风格现实主义,关注社会问题如离婚和妇女权利。1895年11月27日,他在马尔利勒鲁瓦去世,享年71岁。葬礼简单,亲友参加。他的遗产不止《茶花女》,还包括对法国戏剧的贡献,推动了“论战剧”发展。跟父亲比,他更注重道德,没父亲那么挥霍。私生活上,他后来安定下来,没再像年轻时那样冲动。
1824年,一位女裁缝为大仲马生下了私生子小仲马。18年后,小仲马疯狂爱上了一个
墨色流年绘梦
2025-08-01 03:08:39
0
阅读: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