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日,关税大限的最后一天,特朗普公布了与韩国的税额——15%,和日本、欧洲

努力姐 2025-07-31 21:35:36

7月31日,关税大限的最后一天,特朗普公布了与韩国的税额——15%,和日本、欧洲的一致。一个总体感受是,韩国用五大妥协,换到了李在明通往白宫的入场券。这五大妥协,体现在:第1,对美国产品实现零关税;第2,韩国建立3500亿的主权投资基金,由美国控制和使用,选定具体投资项目;第3,购买1000亿的美国能源产品;第4,韩国市场对美国全面开放,包括汽车、卡车和农产品;第5,韩国承诺对美国进行一大笔投资,具体数额将由两周内李在明访问白宫时确定。总的来看,韩国做出的妥协,和日本、欧洲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尤其是这3500亿的主权投资基金,简直是“押人取供”的赎金一般,不仅由特朗普控制,甚至连具体项目也要他来定。可以预测,他与他亲密朋友的家族企业,恐怕会成为主要的投资对象。当然,韩国换来的,一是15%的关税,二就是两周内李在明访问白宫的承诺。不过,对韩国来说,美韩同盟是其外交的基础,能换取与特朗普见面的机会,似乎也可以释怀了。李在明的另一个设想恐怕是,“既然付出了这么多,特朗普恐怕要不会在军费分摊上再施压了吧,也会支持其对中、俄、朝的外交转型了吧”?但就特朗普的个性来说,一码归一码,要不要多付军费、能不能改善与中俄朝的关系,还得听从美国的意愿,按照特朗普的节奏来。不过,看了这么多国家给特朗普提供的优惠条件。很好奇的一点是:美国能够容纳下这么大的贸易和投资量吗?美国有这么多的能源和农产品可供出口吗?美国的制造业能够支撑其这么多的投资设厂需求吗?这些看起来庞大无比的数字,未来能够真正落地吗,特朗普又能对协议的落实情况进行核查吗?这个规模的经贸协议,恐怕不是一个美国财政部可以消化和控制的。 协议的法律脆弱性 美韩协议的3500亿美元投资基金条款面临严重法律挑战。美国联邦法院正审理针对特朗普援引《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征收关税的违宪诉讼,若最高法院最终裁定越权(保守派法官曾多次限制行政扩权),该协议可能被全盘推翻。日本5500亿美元投资承诺已因法律风险缩水为“企业自主目标”,韩国基金同样存在履约不确定性。 产业冲击远超预期 韩国汽车业成为直接牺牲品:现代需在2027年前将美国市场份额提至12%以上(现为8.6%),否则面临额外惩罚性关税。同时,美国对进口铜产品加征50%关税将推高电动车线束成本,削弱韩国电池竞争力。更严峻的是,韩国开放农产品市场后,美国低价玉米大豆将冲击其本土农业,复制日本被迫进口美大米引发的农户抗议浪潮。 数字泡沫与执行困境 3500亿美元基金规模超过美国年度外资净流入总额(2024年为3310亿),且需匹配相应基础设施。但美国制造业产能利用率仅78%,半导体工厂建设周期超3年;能源出口亦受制约——2024年美国LNG出口能力1.2亿吨,而韩单笔千亿订单占全球年需求15%,实际交付需依赖未建成项目。 地缘代价与盟友离心 韩国以主权基金换关税的行为冲击盟友体系:欧盟拒绝为降关税牺牲农产品标准,印度强硬抵制“美国优先”条款。更关键的是,韩国让渡产业主权加剧东亚供应链裂痕——日本汽车业因韩美零关税被迫将30%产能转至墨西哥,RCEP区域关税降至3.2%的整合进程反而加速。 观点:所谓“15%的胜利”实为霸权幻觉。当法律风险撕毁纸面承诺、产业现实戳破投资泡沫、地缘反噬瓦解盟友信任,特朗普的“交易艺术”终将暴露本质:一场透支美国信用、加速多极化的战略溃败。

0 阅读:70

猜你喜欢

努力姐

努力姐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