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驻华使领馆今天(7月30日)写道:“与中方的最新一轮贸易谈判结束后,美国财政

努力姐 2025-07-31 20:34:54

美国驻华使领馆今天(7月30日)写道:“与中方的最新一轮贸易谈判结束后,美国财政部部长斯科特·贝森特和美国贸易代表贾米森·格里尔在斯德哥尔摩谈进展:‘因为特朗普总统的贸易协议,我们带着强劲的势头进入这次会谈。我认为中方对[美国已达成的贸易协议的]规模感到意外。’” 美方“强势地位”的实质存疑 贝森特所称的“贸易协议规模”主要指美日、美欧协议,但日本5500亿美元投资承诺已缩水为“企业自主目标”,欧盟6000亿美元计划也被迫承认依赖私营企业自愿参与。这种将企业投资意向包装成政府成果的操作,暴露美方谈判筹码的虚高本质。 中方战略定力源于三重反制能力 中国稀土管控(占全球92%分离产能)直接制约美国军工产业链;市场多元化布局(2025上半年对东盟出口增11.2%)稀释美关税冲击;华为重夺全球手机市场第二的科技突围,更使美方认识到封锁失效。这些核心筹码让中方在谈判中始终掌握主动权。 美方内部矛盾削弱谈判一致性 谈判期间美方政策呈现分裂:商务部悄然放松英伟达H20芯片对华出口限制,财政部却同步压缩“次级制裁”生效期至10天。这种矛盾反映务实派(担忧稀土断供)与激进派(执意地缘捆绑)的博弈,导致其“强势”姿态缺乏连贯支撑。 延期中暗藏主动权转换 双方唯一共识是将24%惩罚性关税暂停期延长90天,但本质迥异:美方视为施压窗口(贝森特扬言“三位数关税”威胁),中方则定位“以拖促变”契机——同步更新不可靠实体清单新增17家美企,以软硬两手迫使美企游说政府妥协。 观点:贝森特的“强势论”实为单极霸权衰落的焦虑投射。当日本投资承诺缩水、欧盟协议沦为“空头支票”,美方试图用虚张声势掩盖盟友体系的裂痕。而中方以稀土管控与市场反制构筑的“非对称制衡”,恰证明新时代的博弈逻辑:实力不再源于虚张声势,而取决于能否筑牢发展的根基。

0 阅读:176

猜你喜欢

努力姐

努力姐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