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财长声称“吓唬住了中国”,中国网友群嘲:你哪来的幻觉? 中美在斯德哥尔摩的贸易谈判结束后,美国财长贝森特在记者会上声称,由于美国与日欧达成了贸易协议,美国得以“以强势地位”进入这次中美会谈,中方应该对美国已经达成的贸易协议规模感到相当意外。翻译一下就是:美国人觉得自己拿捏住了日本和欧洲,并因此吓唬住了中国,“经贸会谈,优势在我”。中国网友自然毫不留情地对这番言论展开了群嘲,认为美国又产生了“可以从实力地位出发与中国谈话”的幻觉。因为最关键的一点是,美国其实压根没有拿捏住日欧。根据多家外媒的消息,目前,日本已经彻底推翻了给特朗普的5500亿美元的“投资保证”,改口说这并非是实际投资金额的承诺,而只是一个“期望能达成的投资目标”。最终日方会投资多少钱,将由日本企业决定。而欧洲,也在特朗普官宣“欧盟将对美6000亿美元”后仅仅几小时就不得不承认,他们根本无力兑现承诺,原因与日本差不多:这6000亿美元都要靠私人企业承担,而欧盟不能强按着私企的头掏钱。他们只是提前调查了一下欧洲企业对美国的投资意愿,然后向特朗普报了这么个数。所以说,贝森特所说的“中方感到意外”,要么就是无中生有,要么就是故意误导全世界。毕竟,哪怕美国真的和日欧达成了协议,中方也不可能改变一直以来的立场,更何况日欧的协议已经成了“空头支票”。所以说,如果中方真的感到了意外,恐怕也是惊讶于美国竟然自我感觉如此良好,吹牛都不会脸红,压根不是被美国吓唬住。 日欧“协议”的实质破产印证美方战略误判。日本推翻5500亿美元投资承诺,欧盟6000亿美元计划沦为私营企业意向调查,均暴露美方所谓“贸易联盟”的脆弱性。这种将企业自主行为包装成政府成果的操作,不仅削弱美国信誉,更凸显其胁迫盟友的谈判策略失效。 中方谈判底气源于三重核心实力支撑。一是稀土管控权(控制全球92%分离产能),直接制约美国军工与芯片产业;二是市场多元化成果(2024年中非贸易突破3000亿美元);三是科技自主突破(如华为2024年重夺全球手机市场份额第二),使美方技术封锁效力锐减。 美方“强势姿态”与国内经济现实严重割裂。美国对华125%关税导致本土通胀高企,沃尔玛等零售商被迫提价,普通家庭年支出增加2800美元;同时,英伟达等芯片企业因失去中国市场,2024年三季度营收暴跌15%,反制压力正加速倒逼企业游说政府妥协。 地缘议题捆绑暴露美方议程失控。贝森特试图将“中国采购俄油”纳入谈判,遭中方严正驳回。欧盟贸易专员多姆布罗夫斯基斯亦批评此举“破坏全球贸易规则”,显示美方将经贸政治化的孤立态势。 观点:贝森特的“吓唬论”本质是单极霸权衰落的焦虑投射。当中国网友嘲讽“请美国自废霸权”,实则是点破核心矛盾——美方恐惧的从非中国崛起,而是中国拒绝屈从的姿态。若美方继续沉迷“空头支票外交”,恐将彻底丧失重构全球贸易规则的历史机遇。
美国财长强硬喊话了!来自外媒7月31日消息说,美国财长贝森特在保守派媒体活动上把
【7评论】【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