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钱学森96岁大寿,高朋满座,突然,他看到角落里坐着一个白发老太太,不禁眼神一亮,上前颤声问道:“您现在几个孩子啦?”谁知,老太太的回答竟让他泪流满面。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2007年12月11日,北京的冬天已经透出寒意,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的会议室里却暖意融融,灯光和阳光一同洒在屋子里,照得每一张脸都亮堂堂的。 这一天是钱学森的九十六岁生日,来自各地的朋友、学生、同事都赶来了,房间里挤满了人。 有人站着,有人坐着,有人悄声说话,也有人忍不住笑出声来,空气中漂着蛋糕甜腻的味道,还有老一辈科学家之间久别重逢的激动。 钱学森坐在靠近窗边的轮椅上,身上盖着一条灰蓝色的薄毯,手背上的皮肤已经松弛,青筋清晰可见。 他的目光缓缓扫过全场,像是在找什么人,忽然,他的眼神在角落停住了,他叫来身边的助手,低声说了句什么,轮椅就缓缓转动了过去。 那是一个不显眼的位置,坐着一位穿着素净毛呢大衣的老人,她安静地坐着,双手交叠放在膝头,满头白发,脸上的皱纹细密如树皮。 她没有跟谁说话,也没有去取食物,只是静静看着会场里的热闹,这位老人叫李佩。 钱学森走到她面前,弯下身子,嘴唇微微颤抖,轻声问道:“您现在几个孩子啦?”他刻意压低了声音,仿佛怕惊扰到一段远去的时光。 李佩缓缓抬起头,神情平静,就像在回答一个再平常不过的问题,她说:“我现在一个也没有了。”她没有哽咽,也没有悲伤的语气,只是像陈述一件很久以前的事。 会场霎时安静了,原本的喧哗被这句轻声的回答打断,空调继续运作着,发出微弱的嗡嗡声,但在那一刻,这声音显得格外刺耳,钱学森眼圈发红,他握紧了轮椅的扶手,指节泛白,眼泪沿着脸颊缓缓流下。 李佩的丈夫是郭永怀,1968年12月5日,郭永怀从青海的核试验基地返京,途中所乘的飞机在首都机场附近失事。 救援人员发现他的时候,他和年轻的随行警卫员牟方东紧紧抱在一起,用身体护住一个装有绝密资料的公文包,文件完好无损,郭永怀却永远离开了人世。 丈夫牺牲后,李佩没有搬家,仍住在力学所的老房子里,她将郭永怀的书房保留原样,书桌上仍摆着当年未写完的稿纸,茶杯里的茶水早已干涸成褐色的印痕,她从不轻易对人说起这些,只是悄悄地守着。 她教书育人多年,自编教材,为理工科学生开设英语课程,把许多难啃的科技文献讲得浅白易懂。 她参与中美联合培养物理博士的项目,培养出许多后来在学术界卓有建树的青年才俊,她没有声张,课下也从不留学生吃饭,只是认真改每一份作业。 晚年,她生活简朴,一件毛衣穿了几十年,节省下来的钱都存起来,2003年,她将自己全部六十万元积蓄捐给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用于设立郭永怀奖学金。 那时她已经年近九十,说话慢了些,走路也吃力,但只要站上讲台,她依然目光坚定、语调清晰。 她唯一的女儿郭芹,在1999年因病去世,那天她没有通知别人,第二天仍然出现在研究生的课堂上,学生后来才知道老师经历了什么,却从未听她多讲一句。 在钱学森的寿宴上,这对曾在康奈尔大学相识、一起乘船回国、在中关村做邻居的老朋友多年未见,当年的年轻人,如今一个坐在轮椅上,一个坐在角落里,过去的共同记忆,在此刻无声地流动。 宴会结束后,李佩婉拒了主办方安排的车,她提着布袋,独自走向公交站,天色暗了,风吹动她的发梢,钱学森坐在门口,看着她缓缓远去的背影,久久没有转头。 这场生日会成了两位老人最后一次相聚,第二年,钱学森在北京安详去世,2017年,李佩也在协和医院离世,享年九十九岁,按照遗愿,她的骨灰与丈夫合葬于力学所内的纪念园中。 他们没有高声喧哗,没有豪言壮语,却用一生做出了选择,他们守住信仰、扛起责任、甘于清贫,用行动诠释了“国家”的分量,那天的提问轻得像一阵风,却拂动了整整一个时代的记忆。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信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李佩:传播爱与智慧 在奉献中美丽 上观新闻——她是“中科院最美的玫瑰”,一句话为何使钱学森伤感不已?
冲动是魔鬼!河南濮阳,一老太在超市挑鸡蛋时被女店员阻拦,结果叫来女婿,女婿上来就
【431评论】【15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