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脸上都没有笑容,怎么留给后代?再拍一张。”1907年7月7日,徐锡麟被砍头挖心之前,清兵给他拍了这张照片。徐锡麟非常不满,要求重拍。 徐锡麟出生在1873年的浙江绍兴东浦镇,那地方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家里有点小生意,父亲徐凤鸣当过县吏,家境不算穷。 他从小就聪明,读私塾,通晓算术和天文,1893年考中秀才,之后在绍兴府学堂教书,教经学和测绘。 1901年,他捐了个副贡生,继续教书,那时候开始接触维新思想,看了不少新书,慢慢觉得清朝这体制不行,得变。 1903年,他借着去大阪博览会的机会去了日本,在东京认识了陶成章和龚宝铨这些人,看了博览会上列强瓜分中国的展品,气得不行。 回国后,他就在上海加入了光复会,和蔡元培他们混在一起,商量反清的事。1905年,他在绍兴办了大通学堂,不光教书,还加了体操和军事训练,招学生当革命力量。 1906年,他捐官当道员,去安徽任职,先是武备学校副总办,后来兼警察处会办和巡警学堂监督。他用这个职位联络新军军官,像胡维栋和常桓芳,暗地里准备起义,白天管学员操练,晚上和士兵喝酒,拉关系扩大影响。 他接近安徽巡抚恩铭,就是为了找机会干掉他,因为恩铭是满族高官,代表清廷统治。 恩铭这人疑心重,对徐锡麟一开始维护,但后来发现不对劲,就开始怀疑。徐锡麟费了不少劲才靠近他,为的就是起义推翻清朝。 清朝那时候实力弱,文物都让列强抢走,徐锡麟留学时就想拿回来,但知道得先改变现状。他觉得像恩铭这样落后的人挡路,必须除掉。 起义前,他和陈伯平、马宗汉商量,本来计划8日行动,但恩铭提前办典礼,就仓促启动。 1907年7月6日,安庆巡警学堂毕业典礼上,徐锡麟借着捧学生名册的机会,开枪击中恩铭的右手臂、腿部和腰间,导致恩铭当场重伤,后来死了。 恩铭是安徽巡抚,正二品大员,这事震动朝野。徐锡麟他们高喊口号,率学生冲军械局,和清军交火四个小时,学生们用步枪射击,清军用炮轰门,好几个学生中弹。 弹药用光后,徐锡麟被捕,绑起来押到巡抚衙门地牢。清廷下令严办,两江总督端方派人监督。审讯时,徐锡麟写供词,说自己排满蓄志十几年,先杀恩铭,再杀端方、铁良、良弼。 恩铭的儿子要记录他的模样,当证据。清兵拍了张照片,徐锡麟看后摇头,说脸上没笑容,怎么传给后代,要求重拍。他挺直腰杆,露出笑容,直视镜头,重拍一张。 那笑容带着对清廷的蔑视,照片定格了他的从容。清廷怕革命扩散,赶紧镇压。端方这人残忍,下令按张汶祥例处决,先挖心祭恩铭,再斩首。 徐锡麟被枪击胸口,倒地后剖腹挖心,遗体弃置。起义的其他参与者也遭捕杀。恩铭死后,清廷追赠他太子太保,建专祠,但这掩盖不了革命浪潮。 徐锡麟的行动激励了更多人,推动辛亥革命进程。孙中山后来拜祭他的墓,说功绩天下皆知。 徐锡麟的起义虽失败,但影响深远。它暴露了清朝统治的腐朽,新军里革命思想已渗透。光复会成员继续活动,像陶成章他们,推动同盟会合作。 辛亥革命爆发时,武昌起义成功,各地响应,就是从这些小起义积累来的。徐锡麟的遗体后来和陈伯平、马宗汉合葬杭州西湖孤山南麓,三烈士墓成了纪念地。 1912年,汤寿潜写墓表,刻在杭州孔庙碑林。
蒋介石设下圈套,连周总理都中计,只有毛主席保持清醒,成功破解“1936年1月的
【1评论】【1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