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孩子了不起!”这是毛主席的恩师毛宇居在回忆主席小时候时做出的评价。毛宇居比毛

历史故事收集者 2025-07-30 09:47:51

“这孩子了不起!”这是毛主席的恩师毛宇居在回忆主席小时候时做出的评价。毛宇居比毛主席大12岁,也是他的启蒙老师,每回想起当年的主席,毛宇居的心里就不胜唏嘘……

毛泽东在选人用人方面始终坚持破格提拔,反对论资排辈。他认为,只要识得英才,便应大胆使用。毛泽东曾指出:“赤壁之战中,程普40多岁,周瑜20多岁。程普虽为老将,却不如周瑜能干。大敌当前,谁来挂帅?还是后起之秀周瑜挂了大都督的帅印……古代可以破格用人,我们为什么不能破格提拔?” 在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不仅任命十八九岁的年轻人担任师、团长,还任命二十几岁的年轻人担任军团长,这样的举措并不罕见。几十年的实践证明,毛泽东确实善于识人、用人,他所提拔的年轻将领都成为了无敌的战将。 新中国成立后,如何建设和治理国家成为毛泽东面临的重要问题。在选拔和使用干部方面,毛泽东提出了“要搞五湖四海”的思想。1949年10月24日,毛泽东与绥远军区负责人谈话时强调:“这次政府的名单中,共产党和进步人士还是一半一半好,要搞五湖四海。”这一理念不仅要求在党内选拔和使用干部,还要在党外选拔和使用优秀的人才,目的是实现全党全社会的团结与合作。 方志纯回忆起江西刚解放时,中央决定由陈正人、范式人、邵式平、陈奇涵、杨尚奎、刘俊秀等人组成江西省委。在这次任命中,毛泽东提出:“现在又是五湖四海,要善于团结各方面、各个山头的同志一道工作。”毛泽东还笑着对方志纯说:“你去了应该多做团结的工作。”

1935年的一个午后,已过花甲之年的毛宇居坐在庭院的藤椅上,望着不远处的天井出神。作为韶山一带颇有名望的私塾老师,他教过不少学生,但每当想起那个让他既欣慰又头疼的学生时,总会不由自主地露出会心的微笑。那个爱看"闲书"、敢与师长据理力争的少年,如今已经成为了叱咤风云的人物。 那是1906年的春天,私塾里正在讲授《左传》。十三岁的毛泽东早已将这段文章背得滚瓜烂熟,便偷偷将《水浒全传》藏在课本下阅读起来。他一边看书,一边留意着讲台上的老师,渐渐读得入迷,竟忘记了躲闪。等到发现毛宇居就站在面前时,已经来不及了。 毛宇居原本想给这个不安分的学生一些惩罚,让他背诵课文。但转念一想,以这个学生的记忆力,这样的处罚根本起不到作用。正当此时,他注意到毛泽东站在天井旁,灵机一动,便出了一道即兴作诗的考题,要求他围绕天井创作一首诗词。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考验,毛泽东并未慌张。他环顾四周,目光落在那方四四方方的天井上,又看了看池中游动的小鱼,思索片刻后便朗声吟诵起来。他的诗作虽然简短,却意境深远,不仅描绘了眼前的景象,更暗含了一种不甘束缚的心志。 这首即兴创作的诗词让在场的师生都惊讶不已。同窗们纷纷叫好,就连一向严厉的毛宇居也只是轻咳一声,让毛泽东回到座位继续上课。多年以后,每当回忆起这段往事,毛宇居总会感慨:"这孩子了不起!"

毛泽东非常重视师生情谊,袁吉六是毛泽东在长沙一师读书时的老师。毛泽东后来回忆道:“我写古文,颇得力于袁吉六先生。”1964年,毛泽东在中南海邀请几位老朋友做客,席间大家谈起袁吉六先生的学识和贡献。毛泽东笑着说:“英才过誉,但‘教天下’,则符合袁老身份。”饭后,毛泽东通过周世钊带了人民币400元,送给袁吉六的夫人戴长贞作为营养费。 毛泽东曾说过:“你们不把我当领袖不行,总是把我当领袖我也受不了。”他认为,和朋友相处要真诚、坦诚。毛泽东与蔡和森的革命友谊始于湖南第一师范学校。那时,两人不仅在刻苦学习,而且曾带着雨伞,穿着草鞋,身无分文地走遍洞庭湖区五个县市,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社会调查。 在那段时间,他们就意识到,未来在改造国家和社会的道路上,会遇到许多困难,甚至可能面临疾病折磨,因此必须在身体和意志上做好准备。冷水浴、游泳、爬山是他们喜欢的锻炼方式。蔡和森牺牲后,毛泽东悲痛万分,他评价蔡和森说:“一个共产党员应该做的,和森同志都做到了。” 毛泽东与杨家有着深厚的感情。1949年8月10日,他复信杨开智,信中提到:“岸英或可回湘工作,他很想见外祖母。展儿于八年前在华北抗日战争中光荣牺牲,她是数百万牺牲者之一,你们不必悲痛。我身体甚好,告老夫人勿念。”这是党中央进驻北平后,毛泽东给亲友的第一封复信。 1950年9月下旬,毛泽东邀请周世钊前往北京参加国庆观礼。9月29日,周世钊乘坐北上的火车,途经许昌时下车。当时正值烟厂收购烟叶之际,许昌郊区遍地豆秧,人群熙熙攘攘,一片欢快祥和的景象。周世钊感慨万千,吟诵起一首《五律·过许昌》:“野史闻曹操,秋风过许昌。荒城临旷野,断碣卧斜阳。满市烟香溢,连畦豆叶长。人民新世纪,谁识邺中王。” 不久后,周世钊将这首诗赠予毛泽东,毛泽东对这首诗印象深刻。1956年12月5日,毛泽东在给周世钊的信中写道:“时常记得秋风过许昌之句,无以为答。今年游长江,填了一首水调歌头,录陈审正。”

0 阅读:4

猜你喜欢

历史故事收集者

历史故事收集者

历史故事收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