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6月14日至15日,已经73岁高龄、退休多年闲赋在家的华国锋同志携夫人来到革命圣地延安参观访问,受到延安人民的热烈欢迎,并同游客合影留念。 华国锋同志1921年出生在山西交城一个普通工人家庭,原名苏铸。抗日战争爆发后,他投身革命,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那时候他主要在山西地区开展地下工作,负责宣传和组织群众,建立抗日组织。抗战胜利后,他担任县委书记,领导土地改革和武装斗争,参与了多场战役,为解放山西贡献力量。 1949年初,他随军南下到湖南,担任湘阴县委书记,后来调到湘潭县委书记。那是毛泽东的故乡,他的管理能力突出,推动农村互助合作和粮食生产。1950年代,他逐步升任湖南省副省长和省委书记处书记,主管农村事务,组织农田水利建设和工业发展。他注重实际调研,推广典型经验,帮助湖南改变面貌。 1960年代,他在湖南工作长达20多年,支持杂交水稻研究和煤炭钢铁工业,维护当地生产秩序。1971年,他调入中央,分管农业和财贸,后来兼任公安部部长。他的职业生涯从基层起步,一步步积累经验,到1975年担任国务院副总理。 华国锋同志的升迁轨迹显示出他务实的一面。1976年周恩来逝世后,他代理总理职务,协调中央事务,没有出现重大失误。同年毛泽东逝世后,他与叶剑英等人合作,粉碎四人帮,稳定局面。随后他担任中共中央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和国务院总理。在位期间,他推动复查冤假错案,恢复工农业生产,正常化教育和外交工作。 1979年底汪东兴辞职后,华国锋在1980年提出辞职,1981年正式辞去主席职务。他认为国家发展最重要,让更合适的人接手,这是作为党员的责任。他的决定与时代变化有关,中国社会进程加快,他选择退让,避免个人利益干扰大局。从1976到1981,他的领导期虽短,却桥接了从动荡到稳定的过渡,帮助国家转向经济建设。 退休后的华国锋同志保持低调,但他的延安访问成为晚年一个标志性事件。1994年6月14日,他和夫人韩芝俊抵达延安机场,受到当地干部欢迎。延安是革命圣地,对他有特殊意义,因为早年他就在敌后坚持抗战。这次访问时,他已73岁,高龄且退休多年,却携夫人前来参观。他先到杨家岭旧址,那里是当年党的会议场所,然后去枣园旧址,参观毛泽东旧居。 延安人民闻讯聚集,表达欢迎,有人递上当地水果。他在欢迎仪式上简短讲话,强调延安精神的重要性。下午到延河边散步,路人请求合影,他一一同意。次日登宝塔山,途中休息眺望全景,山顶绕塔行走。游客云集,他与大家合影,确保每个人满意。中午当地设宴,他品尝小米粥和羊肉泡馍,询问农业情况。下午参观革命纪念馆,查看抗日展区。傍晚返回北京,这次访问持续两天,受到热烈欢迎。 华国锋同志的延安之行反映出他对革命传统的眷恋。延安作为党的摇篮,象征着艰苦奋斗的精神。他退休后虽闲居在家,但选择这里访问,显示出对历史的缅怀。访问中,他与游客互动,合影留念,体现出亲民作风。延安干部汇报当地发展,他关注水利和农业细节,这与他早年在湖南的经验相连。 夫人韩芝俊全程陪伴,两人共同回顾旧址。他的行动稳健,尽管高龄,却坚持完成行程。这次访问没有大张旗鼓,而是低调进行,符合他一贯的作风。延安人民夹道送行,挥手告别,飞机起飞后,他从舷窗注视渐远的宝塔山。整个过程突出欢迎氛围,游客积极合影,记录下这一刻。 华国锋同志晚年生活平静有序。辞职后,他在北京居住,阅读书籍,练习书法,偶尔会见老同志。他不干预政事,关注国家发展,缴纳党费,参加组织活动。1990年代,他参观韶山和井冈山等革命旧址,缅怀历史。2002年党的十六大,他当选中央委员,出席会议。健康渐衰后,他在家休养,医生定期检查。 2007年出现在十七大,步入大厅问候熟人。2008年8月20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7岁。中央举行追悼会,评价他一生贡献,肯定早期革命和地方工作。他的遗体火化,骨灰安放八宝山公墓。
认识一个刚从事业单位退休的哥们,他是副高职称。他的退休金挺多的,足够安享晚年。然
【5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