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这次没有公开支持柬埔寨?原因很简单:换人了,今天的柬埔寨已不再是洪森时代那个“铁杆盟友”。2023年8月,洪森长子洪马奈正式接过首相权杖。这位西点军校毕业生、曾在欧美多所大学游学的“70后”,在价值观与外交取向上都与父辈出现了微妙却关键的错位。 洪马奈不像洪森那样只靠传统老路,他上任后,柬埔寨外交立场变得很显眼,开始试探着在中美之间保持距离,想自己拿主意,甩掉那种一边倒的站队标签。 就拿德崇扶南运河项目来说,刚起步时大家还都拿出最大的诚意,该合作原本打算让中国企业主导,大方向定得很快。 可到了2024年,柬埔寨突然发出新的要求,坚持自己要控股,并要求中方让出更多技术。 中国方面虽然不情愿,考虑到两国老交情,最终还是答应了。但合作的气氛明显变得有点生疏,这就是新领导人想更多主导权的表现。 柬埔寨这套新路子不止体现在项目上,在东盟这些区域大事上也是如此。以前,每次东盟讨论南海问题,柬埔寨总是第一个站出来和中国同一阵线,现在发言态度变得非常模糊。 既不愿得罪中国,又不想和其他东盟国家闹僵,总是让别人猜自己的底牌。这让中国很警觉:柬埔寨变了,已经不再是可以无条件依赖的“铁哥们”。 除了洪马奈的新玩法,老一辈的洪森也没退得很干脆,他虽然不再执政,但常常通过网络发声。像是公开质疑中泰铁路,说这个铁路可能伤害湄公河下游国家利益。 这让中国不得不重新衡量柬埔寨的立场,以前以为“自己人”的伙伴,现在遇到关键利益也不含糊。中方明白,“兄弟情谊”再深,本国利益才是真的底线。 这种局势下,中国对柬埔寨的态度也发生了转向。不再像过去那样一股脑地投入,要钱给钱,要项目上项目。 现在该走流程就走流程,审批要看风险,能不能赚钱,回本率高不高,都得算清楚。像港口、机场这些正在做的项目还推进着,但“特殊照顾”这种说法基本没了。 在经贸合作之外,两国外交氛围也变得谨慎许多。 比如说最近的东盟外长会,中柬之间只有正常礼节,往日那种联合发表声明、高调站队的画面再没出现。合作还在,但讲求实用,感情用事的成分几乎消失。 洪马奈显然想把新加坡的“平衡外交”套路搬到柬埔寨身上,他既想要中国这边的投资,也渴望美国能带来安全合作。 可新加坡有强大经济和国际影响力,柬埔寨跟它差距摆在这儿,国际地位和硬实力差很远。两边都想讨好,反而容易两头落空。 这些年来,中国吃过不少没有保障的“铁哥们”亏,辛苦付出,最后被赶下车的不在少数。现在凡事都得算账,没把握的项目宁愿不做,也不再用“感情用事”当决策标准。 中柬关系的转变,其实是大国博弈下的必然结果。洪马奈的平衡术在现实中能不能走下去,只能看他能不能把握住自己的定位。 如果想要既讨好中国又想拉近美国,最后很可能什么都得不到。 如今的中柬关系就是这样,感情账退居其次,利益账成了主导。两国在现实的权衡下,都在寻找新定位,这趟“兄弟”之路,已经变得跟过去不一样了。
为什么中国这次没有公开支持柬埔寨?原因很简单:换人了,今天的柬埔寨已不再是洪森时
古木过去
2025-07-29 11:15:50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