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延安的特殊性,事实上在山西的日军曾经先后七次试图渡河进攻延安,结果都遭到惨败

佳佳说史 2025-07-27 11:16:36

因为延安的特殊性,事实上在山西的日军曾经先后七次试图渡河进攻延安,结果都遭到惨败!此外日本也轰炸过延安,不过边区军民采取了一定的防空措施,加上延安一带地广人稀,没有什么工业,炸弹根本炸不到什么有价值的目标,所以后来鬼子只能停止了对延安的空袭。

1938年到1939年,日军七次试图渡过黄河进攻延安,为啥装备精良的日军次次铩羽而归? 要说延安保卫战,离不开两位大佬——朱德和彭德怀。朱德,1886年出生在四川仪陇,早年混过辛亥革命和北伐,军事经验老道。抗战爆发后,他当上八路军总司令,坐镇延安,指挥华北作战。面对日军来犯,他亲自部署黄河防线,协调警备团和120师,愣是把防线搞得跟铁桶似的。不仅如此,他还搞了个南泥湾开垦,部队自己种地,物资不愁,硬生生把延安的底气撑起来了。他的风格就是稳,地形分析得透彻,战略拿捏得准,装备不行照样打赢。 彭德怀,1898年生在湖南湘潭,性格果敢,1928年平江起义后投身革命。抗战时他当八路军副总司令,冲在前线指挥。日军一进攻,他立马跑去黄河边督战,检查工事,鼓舞士气。1938年头一次交锋,他就调警备第6团堵截,还派游击队骚扰日军后方,把敌人搞得晕头转向。后来百团大战,他跟朱德一块策划,狠狠打击日军交通线,让延安喘了口气。彭德怀接地气,跟士兵同吃同住,战术灵活,临场反应快,绝对是延安防线的中流砥柱。 这俩人,一个稳扎稳打,一个雷厉风行,配合得天衣无缝。延安的地形本来就不好攻,他们再加上点巧劲,日军想打进来?门都没有!

日军七次进攻延安,全都发生在山西沿黄河一带,想渡河直扑革命心脏,结果次次吃瘪。 第一次,1938年3月。日军从静乐出发,2000多人杀向神府对岸,打算渡黄河。八路军警备第6团早就在西岸布好阵地,机枪步枪一顿招呼,河面上船翻人沉。120师还偷偷摸到日军后方,烧了补给点,敌人前后挨打,只好撤了。 第二次,1938年5月。日军从离石出动,奔着军渡来。八路军警备第8团半路设伏,在汾离公路等着。日军车队一进圈套,枪声手榴弹齐上,队伍乱成一锅粥,连黄河边都没摸到就跑了。 第三次,1938年12月。日军集结3000人,分三路攻凉水岩,占了河东阵地,想趁冬天天冷强渡。八路军河防部队靠着掩体硬抗,用迫击炮和机枪把渡船打得稀巴烂。游击队晚上还断了日军补给线,1939年初敌人撑不住撤了。 第四次,1939年5月。这次日军下了血本,两万人兵分两路,占了军渡和碛口,炮火铺天盖地。八路军河防部队火力全开,愣是守住阵地。河东分队还断了日军粮草,后勤一崩,敌人又撤了。 第五次,1939年9月。4000多日军卷土重来,再占军渡。八路军侦察部队在山道设伏,轻武器打得灵活,河西部队还渡河夹击,日军站不住脚又跑了。 第六次,1939年11月。日军出动上万人,分四路攻碛口,想渡河。八路军火力集中,把敌船炸得满河飘残骸。警备第6团趁乱渡河突袭,日军防线一破,赶紧撤。 第七次,1939年12月。最后一次,4000多日军占了李家垣,炮击西岸。八路军河东部队在雪地里设伏,用刺刀手榴弹干掉敌哨所,断了补给线,日军撑了四天退回柳林。 七次进攻,日军兵力一次比一次多,可愣是过不了黄河。八路军靠地形、战术和韧性,把敌人耗得没脾气。

除了地面进攻,日军还玩了空袭,想炸垮延安。可结果呢?屁用没有!为啥?延安这地方地广人稀,没啥工厂和高楼,炸弹扔下去多半落荒地,压根伤不到筋骨。边区军民也不是吃素的,早早就挖了防空洞,住得分散,日军飞机来了照样不慌。日本人炸了几次,发现费油费弹没效果,后来干脆不炸了。这空袭,跟地面进攻一样,成了个笑话。 日军七次失败后,晋西北的势力越来越弱,八路军却越打越强。1940年之后,日军再也没胆子大举进攻延安,空袭也停了。延安这地方,硬是成了革命的铁牌子。 朱德抗战后当上解放军总司令,打赢解放战争,1949年新中国成立,他干了副主席和人大委员长,忙着搞建设,1976年去世,90岁,人称“红军之父”。彭德怀解放战争时带第一野战军收复延安,后来当国防部长,推军队现代化,1974年去世,76岁,留下硬汉名声。这俩人在延安的经验,直接影响了后来的战略,也为新中国打下基础。

0 阅读:51
佳佳说史

佳佳说史

欢迎大家关注我啊,每天带大家了解历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