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京剧名家齐淑芳带30多名演员集体滞美不归,抛夫弃国的她面对一片骂声直

梅梅谈世界 2025-07-27 10:16:22

1988年,京剧名家齐淑芳带30多名演员集体滞美不归,抛夫弃国的她面对一片骂声直言永不回国,如今年过花甲归国的她却回应说是为了弘扬国粹,你信吗?   生于1944年的她出身京剧世家,大嫂是“武旦皇后”张美娟。15岁主演《三战张月娥》获毛主席亲自改戏,16岁得梅兰芳盛赞“后起之秀”。   在《智取威虎山》中塑造的“小常宝”更让她红遍全国。然而1988年的赴美巡演成为分水岭。   华裔富商林先生在演出期间承诺提供每人5万美元启动资金、剧场资源及绿卡办理,诱使全团滞留。   当赞助人卷款消失后,这群京剧精英瞬间坠入深渊:护照被移民局没收,齐淑芳在曼哈顿餐馆刷盘子,团员流落唐人街卖艺、殡仪馆守夜,甚至“台上演员比台下观众多”。   此时“弘扬国粹”的辩解显得苍白——生存压力下,艺术理想显然让位于移民投机。   转机出现在文化适应的破局智慧。获得华裔音乐家殷承宗等人资助后,齐淑芳创立同名京剧团,进行两项关键创新:将芭蕾托举融入武戏动作,为《白蛇传》配置全英文字幕。   这种“跨文化改装”逐渐奏效:1992年林肯中心暴雨中的演出,三千美国观众撑伞看完并四次谢幕。她带出的金发弟子在《三岔口》翻腾,剧团累计演出超千场,最终斩获美国传统艺术最高成就奖,成为梅兰芳之后登陆百老汇的第二人。   客观而言,这种在地化传播确使京剧突破华人圈层——但成就背后是三十余名演员星散海外、国内京剧人才断层的代价。   更尖锐的伦理争议在于个人抉择的撕裂性。滞留美国三个月后,齐淑芳与同行演员丁梅魁再婚,彻底斩断与丈夫龚国泰二十三年婚姻。   龚国泰终身未再娶,而齐淑芳2008年首次回国时,在机场面对诘问仓促逃离。当她晚年宣称“生是中国人,死是中国鬼”时,却对放弃中国国籍一事保持沉默。   这种矛盾在2011年湖北京剧节上达到极致:文化部特邀她的剧团作为唯一海外代表团参演,国内观众为《杨门女将》喝彩的同时,网络涌现“吃里扒外”的刷屏。   公众情绪的分裂,本质是艺术贡献与家国忠诚的错位评判——正如同样定居美国的京剧演员宋玉庆,因坚持演唱“打败美帝野心狼”唱段反而赢得谅解。   八十二岁的齐淑芳如今在上海老城厢授徒传艺,白发苍苍仍晨起练功。时间稀释了激烈争议,但历史留给我们超越简单是非的思考:当文化输出需要个体承受“叛徒”污名,当艺术全球化遭遇身份政治围剿,我们究竟需要怎样的评价维度?   她的故事像一面棱镜,折射改革开放初期中西碰撞的集体焦虑,也照见传统艺术国际化的艰难探索。   或许正如她在揉皱的戏服旁的呢喃:“我永远都是中国人”——这句话里藏着半生漂泊的辩解,也含着文化根脉的执念。而答案,早已在三十七年前那架飞往纽约的航班上,写就了命运的复杂注脚。 素材来源:4.14.24.34.44.5 京剧表演艺术家齐淑芳:祖国人民对我没有忘记. 北方网. 2011-12-05[2023-06-30].

0 阅读:27

评论列表

舒墨

舒墨

1
2025-07-27 11:53

说重一点叫叛国,说轻一点叫出轨的女人,只不过背叛的不是丈夫而是祖国!现在老了,更重要的是祖国发展得好了,就又打着各种幌子来曾经的母国求钱财、求原谅、求心安,脸都不要了。所以综评如下:一个丧家的不要脸的出轨的老女人!

梅梅谈世界

梅梅谈世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