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陈景润的妻子坐在丈夫的雕塑旁,紧紧搂住“丈夫”的肩膀,留下了这张感人至深的合影........ 陈景润的名字,是和中国哥德巴赫猜想证明的传奇联系在一起的。这位“摘取数学皇冠上明珠”的数学家,用纯粹理性挑战人类智慧极限时,或许也未料到,自己有一天会变成一尊需要妻子跨越生死来拥抱的铜像。 由昆女士并非突发奇想的探望。丈夫辞世后一年多,她目睹了这尊精心设计的铜像在数学研究所落成——位置由她亲自选定,面容细节也反复确认。 她以遗属身份参加了正式仪式,而那张触动无数人心的照片,就诞生在仪式结束后的寂静里。媒体捕捉到的瞬间看似偶然,实则是一位妻子以特殊方式对伴侣的郑重道别与无声陪伴。 由昆本人同样不凡。身为军医,理性与坚韧早已融入血液。她与陈景润的结合并非寻常偶像剧,那是两个独立灵魂在特殊年代里的深刻共振。她理解陈景润对数字的痴迷,也分担着他的病痛与研究的孤独。 陈景润辞世后,她坚守着承诺:抚养幼子成长,守护丈夫学术遗产如看护自己的生命,使那些公式与手稿在后人手中继续流淌价值。那些年,铜像的青铜冷硬无言,她却在现实世界中以无比坚韧的步履延续他的使命。 这类纪念性塑像对于遗属的意义,远非常人臆想的伤怀符号。它们更像一扇沉重的门——既是关闭逝者物理存在的标志,又是开启后人与其永恒对话的独特通道。 雕塑家赋予青铜一个几乎永恒的凝视姿势,它在时间之流中凝固了陈景润最富思考性的一瞬。而对由昆来说,坐在这凝固的“凝视”旁,她得以在尘世喧嚣中觅得一方静地——这里的“陈景润”永远耐心,永远专注,再不会被病痛与时光带走。 青铜沉默,却成了她最安宁的对话者。那凝固的姿态所占据的空间,便是她与无形丈夫之间无法言说的联系之域。 当我们再看那张照片,那绝不只是悲伤。一位军人之妻用一生诠释了何为“同体”。即使天人永隔,她对丈夫的理解与守护也已化作骨骼里的钙质、精神上的支撑。 陈景润的身躯化为青铜,而由昆的存在成为注脚——她以血肉之躯证明:真正的相伴能穿透抽象符号的铜墙铁壁。 塑像的底座上只刻有数学家的名字,但这座铜像矗立在大地上的全部意义,最终系于那个敢于拥抱冰冷青铜的温暖生命。 这青铜与灵魂交织的形象如此永恒:科学家为世界留下不灭的理性光辉,其妻则用自己的一生,为那光辉添加了人世间最深情的温度解读。 在由昆的臂弯中,那无言的铜像仿佛也被温暖了些许;世间再深奥的定理,在她这里都只唤作——我的爱人。 素材来源:光明网 光明网官方账号 2023-05-22 04:18
1997年,陈景润的妻子坐在丈夫的雕塑旁,紧紧搂住“丈夫”的肩膀,留下了这张感人
梅梅谈世界
2025-07-26 11:16:32
0
阅读: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