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鬼子用尽了酷刑,也没有得到想要的情报,突然跪在受刑人的面前哀求道:“白爷,我的亲爹呀!”
白子峰,1877年出生在奉天开原八道岗子,家里是当地数一数二的大户,田地多得走一天都到不了头,商铺生意红火得让人眼红。可他小时候就不爱念书,家里请来先生教四书五经,他倒好,偷偷摸摸看武侠小说,梦想当个行侠仗义的豪杰。他不爱书本,却喜欢舞刀弄枪,院子里常能看见他挥着木剑,练得满头大汗。父母拿他没办法,可这小子偏偏有股倔劲,认定的事十头牛都拉不回来。十三岁那年,他开始跟着父亲管家里的田产和生意,年纪轻轻就显出过人的脑子,算账快得像飞,谈生意稳得像老手,乡里人都说他是个天生的理财能手,管他叫“白三爷”。 白子峰不是那种高高在上的少爷,他接地气,爱管闲事。村里谁家揭不开锅,他二话不说就让人去自家粮仓拿粮食,从不催着还。一次,地痞抢了农户的粮食,他听说后抄起马鞭就冲过去,三下五除二把人赶跑,粮食一粒不少还给人家。开原地面上,谁不知道白三爷的侠义名声?老百姓敬他,地痞怕他,连地方官都得给他几分面子。可他从不仗势欺人,总是站在弱者那边,帮着出头。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沦陷,老百姓的日子苦得像黄连。白子峰看着乡亲们饿肚子,心疼得不行,干脆把自家粮仓打开,让穷人随便拿,还说啥时候有余粮再还,不还也没事。他不光救急,还一门心思想把日寇赶出去,散尽家财也在所不惜。可那时候抗日组织不好找,他只能一边攒着劲头,一边盯着机会。1932年夏天,汉奸程子源得了日寇的撑腰,想在开原拉出自卫团,找到白子峰,想让他当副团长。这家伙是个十足的投机分子,仗着日寇的势欺压乡里,口碑烂得不行。白子峰却没急着拒绝,他脑子转得快,觉得这是个机会,能名正言顺拉队伍。 白子峰应下程子源的邀请,表面上帮着组建自卫团,实际上暗中筹划。他挨家挨户招人,挑的都是身强力壮、有血性的年轻人,亲自教他们操练,枪法、骑术,一样不落。两个月后,队伍初具规模,他瞅准时机,联系上抗联的栾法章,带着整支队伍投奔了抗日救国军,当上了第五路军的副司令。从此,他带着队伍四处出击,专挑日寇的哨所下手,缴获了不少枪支弹药。队伍越打越大,最多的时候有四五千人,日寇一提白子峰就头疼。
1933年秋天,汉奸出卖了白子峰的行踪,他被日寇抓进开原的地牢。日军中尉接到死命令,必须撬开他的嘴,挖出抗联的机密。审讯整整持续了五天五夜,敌人用尽了手段——皮鞭抽、烙铁烫、竹签刺指甲,甚至往伤口上撒盐水。每一种刑罚都狠得让人不寒而栗,可白子峰硬是没吭一声。他的衣服被血染透,身体被折磨得不成人形,可那股倔劲却没被磨掉。到了第六天早上,日军中尉急得满头大汗,实在没办法,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双手合十,求他开口,哪怕随便说个名字应付一下。可白子峰只是冷冷一笑,聚起最后一口气,吐了口血痰回应。敌人彻底没辙,羞愤交加。 日寇被白子峰的硬气激怒,决定不再留他。他们把他拖到城外一片荒地,挖了个土坑,直接推了进去。泥土一铲铲盖上去,从脚到胸,最后埋住了他的脸。白子峰至死没低头,56岁的生命定格在1933年的秋天。他的牺牲震动了开原,乡亲们私下为他抹泪,偷偷传颂他的事迹。他的名字成了抗日的火种,点燃了更多人的斗志。2010年,白子峰被追认为革命烈士,2015年列入民政部抗日英烈名录。他的故事没被历史埋没,至今还活在东北人的记忆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