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李敏怀孕,毛主席向女儿提出了一个要求,李敏:我终于理解妈妈的痛苦了

蒋晨曦呀 2025-07-27 09:05:45

1963年李敏怀孕,毛主席向女儿提出了一个要求,李敏:我终于理解妈妈的痛苦了

李敏出生在1936年的陕西保安县,那地方现在叫志丹县。她原名叫毛娇娇,因为刚生下来又瘦又小,邓颖超来看她时怜惜地说了句娇气的话,毛泽东就给她取了这个名。她妈贺子珍是井冈山时期的老革命,长征路上受了不少伤,身上留着弹片。李敏几个月大时,贺子珍去了苏联治病,把她留在延安交给别人照顾。四岁那年,父亲安排人送她去莫斯科和母亲团聚。在苏联,她们赶上卫国战争,日子苦得很,食物短缺,冬天冷得要命。李敏得过肺炎,差点没命,贺子珍卖掉衣服换来糖和奶粉,一勺勺喂她才救回来。1947年,母女俩回哈尔滨,李敏对父亲印象模糊,通过姨妈贺怡写信确认,才知道毛泽东是她爸。 1949年,她到北京香山见父亲,从此改名李敏,取自论语里敏于行的意思,住进中南海。父亲要求她像普通孩子一样生活,上育英学校,不许特殊待遇。她转到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女子中学,1958年考上北京师范大学化学系。在学校,她遇见小学同学孔令华,两人谈恋爱。孔令华爸是孔从洲,炮兵副司令员。毛泽东知道后,请他们一家吃饭,说婚事儿女自己定。1959年8月,李敏和孔令华在中南海丰泽园办婚礼,那时她还在读书,却意外怀孕,生下儿子孔继宁,意思继承革命志向。她把孩子交给贺子珍照顾,继续学业,毕业后去国防科委工作。

其实李敏从小受的教育就是独立坚强,父亲总教导她要像平常人一样,不搞特殊。可1963年她又怀孕时,情况不一样了。她已参加工作,单位事儿多,儿子还小,照顾不过来。第一次怀孕时,她觉得还行,因为住在中南海,生活方便。孕期饿得快,她不敢多吃,怕别人说特殊化。丈夫孔令华找毛泽东帮忙,父亲匀出零用钱,让厨师加餐,她才不挨饿。孩子生下八个月,她交给贺子珍带,自己上班。可这次,她决定不生,去医院做手术。毛泽东知道后,劝她把孩子留下来,说身体健康重要。李敏拒绝了,她想到母亲贺子珍的经历。 贺子珍在井冈山怀孩子,上战场,长征路上生姐弟,条件艰苦,孩子丢了也没好日子。她小时候听母亲讲这些,贺子珍总边说边干活,从不抱怨。李敏说,她终于理解妈妈的痛苦了,当年贺子珍含辛茹苦养大她,没有任何便利。手术后,李敏身体虚弱,但很快回单位上班。她和丈夫商量,觉得在中南海住着影响大,不如搬出去独立过日子。毛泽东舍不得,谈了好几次,最后同意,但每月从工资扣60元给他们生活费。李敏夫妇收拾东西,搬到兵马司胡同一处民居,开始学做家务。她不会洗衣做饭,一开始手忙脚乱,但慢慢练习学会了。丈夫下班帮着分担,两人一起适应新生活。

李敏搬出中南海后,1964年起在国防科委八局上班,专心科研,不用任何便利。她低调生活,很少露面。1972年,在上海贺子珍家生下女儿孔东梅,那时他们暂住那儿。退休后,按副军职待遇在北京住,继续平常日子。她加入全国政协,作为特别邀请人士参加会议。儿子孔继宁军校毕业,从事文化传播工作。女儿孔东梅留学美国后回国,创办北京东润菊香书屋有限公司,后来扩展业务。她遗传了外公的痣,身价不菲,但传扬红色思想。 李敏晚年回忆父亲教导,强调干部子弟要普通做人,她一直遵守。母亲贺子珍1984年病逝,骨灰里有金属片,那是长征时留下的弹片。李敏看到大哭,终于明白母亲的苦。贺子珍一生革命,身上17处伤,弹片取不干净,晚年痛得难忍。李敏小时候在苏联,母亲护理她肺炎时,也没条件。李敏和妹妹李讷关系好,李讷是毛主席女儿,生于1940年延安,两人同父异母,但互相扶持。李讷晚年说,困难时姐姐偷偷塞钱给她。贺子珍对李讷也像亲生,经济精神都帮。李敏觉得,家庭虽复杂,但姐妹情深,母亲的坚强影响她一生。

0 阅读:52
蒋晨曦呀

蒋晨曦呀

蒋晨曦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