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军统少将周镐突然人间蒸发,妻子只当他已远赴台湾,殊不知丈夫早已在1949年遭秘密处决,十六载春秋流转,妻子竟凭一册泛黄日记,为亡夫讨回迟来的公道。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48年,国民党败退的迹象笼罩着南京城,但就在这时,军统少将周镐突然人间蒸发,很快,街头巷尾就有了“定论”:他跟着蒋介石去了台湾,在台北重操旧业,混得风生水起。 可谁能想到,这套流言不过是一层精心制造的烟幕,用来掩盖一个长达十六年的秘密,和一个妻子漫长而悲壮的寻证之路...... 另一边,周镐的妻子吴雪亚,正独自承受着这一切,乡邻们背后叫她“叛徒家属”,说她守着一口空棺材,是装可怜骗钱,流言也越传越邪乎,甚至有人说周镐是被钉在木箱里运去台湾的。 而吴雪亚怀里那本写满血字的日记,一次次被她带到信访办,却从未有人相信,一个人的名字被刻意抹去,真相也被严密封存。 其实,这场“人间蒸发”的种子,早在1933年就埋下了,当时周镐因参与福建事变、带兵反蒋而被捕,是黄埔旧友给了他一条活路,条件是加入复兴社——军统的前身。 这看似是生路,实则是个枷锁,从此,他的档案里留下了血印,人也被档案吞噬,开始了一段身不由己的双面人生。 早在抗战时期,他便以军统特工的身份潜伏在南京汪伪政权,白天,他是游走于汉奸要员之间的“东亚共荣特使”,酒桌上谈笑风生,袖子里却藏着记满情报的小本子,饭局的菜单,转眼就可能变成发往重庆的密电。 而到了晚上,他又会钻进裁缝铺的暗门,那里是与地下党的秘密接头点,他递出药品清单,换走新四军急需的盘尼西林,外人看他八面玲珑,但只有他自己知道,每一步都踩在刀尖上。 后来抗战胜利后,周镐没有停步,反而选择彻底投身解放事业,到了苏北解放区,他跟老百姓一样吃糠咽菜,每天背着干粮奔波几十里路,去策反那些仍在观望的国民党旧部。 有人替他不值,他只说:“这回是为自己活。” 到了1948年淮海战役打响,他凭着口才与胆识,成功说服了手握重兵的“墙头草”孙良诚,使其五千多部下归顺解放军,为徐州东南撕开了一个关键缺口。 但讽刺的是,后来把他卖了的,恰恰就是这位被他策反的“朋友”孙良诚,而周镐也随即被保密局秘密逮捕,罪名是“通共”,连审判都省了,他被直接关进南京郊外的看守所。 他似乎早有预感,临走前将一本日记和几块钱塞给身边人,嘱咐道:“我回不来了,把这些给我老婆,让她别信外面的谣言。” 1949年,一声枪响,周镐被秘密处决,连骨灰都没留下,典狱长则对外放风,说他还活着,被派去执行新的潜伏任务了,在那个乱世,一份档案翻一页就是一条人命,合上书,真相也就跟着消失了。 丈夫“消失”后,吴雪亚的世界也塌了,她守着丈夫留下的空棺,日复一日地面对“叛徒家属”的骂名。 她揣着那本日记,在北京、南京等地的信访大院间奔走,申诉无数次,也被拒绝了无数次。 她甚至跑去江边,挨个问船夫:“认不认得一个周老板?”旁人笑她疯了,她却不为所动,只是偶尔会翻出一封旧信,信上只有一句朴素的承诺:“等抗战胜利了,一家人坐井而饮。” 最艰难的时候,她把丈夫留下的砚台、旧报纸、印泥盒等遗物都裹进被子里,谁来抄家,她就拼死护着。 转机出现在1965年,一位新上任的老干部偶然翻阅周镐的日记,看到一句“捐薪俸购盘尼西林”。 这几个字,竟与当年南京地下党一份救援行动的记录对上了,就这样,这本日记,连同一份潜伏人员名单、一纸周佛海当年上呈蒋介石的密电,终于撬开了尘封十六年的档案。 直到1965年冬天,追认周镐为烈士的文件送到了吴雪亚居住的弄堂,她整夜未眠,小心翼翼地用米汤,将日记中脱落的书页一页页粘好,在最后一页的空白处,她添上了一句藏在心里十六年的话:“君心可昭日月。” 而如今,这本日记和那方被凿去字迹的砚台,都静静地躺在雨花台烈士纪念馆的恒温柜里,它们是比碑文更有力的证据,诉说着一个关于忠诚与牺牲的故事。 周镐在乱世中选择了光明并付出了生命,而吴雪亚则用一本日记的重量,撑起了十六年的守望,两个人的坚持,共同铸就了一段被历史洪流险些淹没的传奇...... 【信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从军统少将到中共特别党员——追忆我的父亲周镐
1948年,军统少将周镐突然人间蒸发,妻子只当他已远赴台湾,殊不知丈夫早已在19
虎皮芳草潭
2025-07-25 18:06:23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