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紧急磨刀!
\xa07月20日,美国悄悄把B61-12战术核弹头运进英国萨福克郡的拉肯希思空军基地。
这个冷战时期的核前沿基地,在2008年后首次重新闻到了铀浓缩物的气息。
\xa0三天后,俄罗斯国防部突然宣布:太平洋、北冰洋、波罗的海、里海四大水域同时启动“七月风暴”大规模军演,1.5万名士兵、150艘舰艇、120架战机和10套陆基导弹系统直接进入实战状态。
\xa0这场没有提前通知的军演,距离美国核武器落地英国正好72小时。
\xa0俄罗斯这次军演的配置堪称“海陆空全面出击”。
\xa0太平洋舰队在鄂霍次克海模拟反航母作战,北方舰队的北风之神级核潜艇在北冰洋冰层下潜行,波罗的海舰队的“戈尔什科夫海军元帅”号护卫舰发射“锆石”高超音速导弹,里海分舰队则演练无人机蜂群拦截战术。
但近年来,随着美国推进“印太战略”,苏比克湾又重新进入美军视线。
最引人注目的是,俄海军总司令莫伊谢耶夫亲自坐镇指挥,直接把军演地点选在北约东扩的敏感区域——芬兰湾入口处的波罗的海海域,距离瑞典海岸线不到200公里。
\xa0有眼光的人都能看出来,这场“七月风暴”是对美国核部署的精准回应。
\xa0就在三天前,美国国防部确认将B61-12核弹头部署到英国,这种当量可调的战术核武器能由F-35A隐形战机携带,打击精度误差不超过30米。
\xa0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直接表态:“美国在欧洲恢复核前沿部署,是对全球战略稳定的公然破坏。”
\xa0更值得注意的是,英国刚在6月宣布采购12架F-35A战机,其技术参数恰好与B61-12核弹兼容,这被俄媒解读为“北约核共享机制的东扩”。
\xa0这场核博弈背后是地缘格局的剧烈变化,自芬兰、瑞典加入北约后,波罗的海已成为北约内湖,俄罗斯的加里宁格勒飞地被北约国家三面包围。
\xa0此次军演中,俄海军特别演练了封锁波罗的海航道的科目,包括布设智能水雷和使用“棱堡”陆基反舰导弹系统。
军事专家指出,俄罗斯此举意在向北约传递明确信号:如果西方继续压缩俄战略空间,俄方将有能力切断欧洲的能源运输生命线。
\xa0值得注意的是,俄罗斯这次军演打破了以往模式,以往俄海军演习多集中在单一海域,而这次四大洋同时联动,检验的是跨战区协同作战能力。
\xa0更关键的是,军演中首次公开测试了“波塞冬”核动力鱼雷的水下发射流程。
\xa0这种号称“末日武器”的战略装备,能在海底制造放射性海啸,直接威胁北约沿海城市。
\xa0俄军事科学院教授谢尔盖·苏达科夫直言:“当美国把核武器搬到我们家门口时,俄罗斯必须展示非对称反制手段。”
\xa0国际社会的反应呈现明显阵营化,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紧急召开闭门会议,称俄方军演“加剧地区紧张”,但未提出具体应对措施。
\xa0德国国防部则表态称“这是双边事务”,试图与美国的核冒险保持距离。
\xa0相比之下,波兰、立陶宛等东欧国家反应激烈,波兰总理莫拉维茨基呼吁北约在波罗的海永久部署航母打击群。
而在俄罗斯国内,国家杜马国防委员会主席卡尔塔波洛夫放出狠话:“如果北约继续玩火,俄罗斯将在加里宁格勒部署伊斯坎德尔导弹,让欧洲大陆尝尝核威慑的滋味。”
\xa0这场军事博弈的背后,是美俄对全球核秩序主导权的争夺,美国重启对英核部署,表面上是应对俄乌冲突,实则是在测试“战术核威慑前置”的可行性。
\xa0俄罗斯则以“七月风暴”军演宣告:任何试图改变核平衡的行为,都将遭到对等反击。
\xa0更微妙的是,英国在此次事件中扮演的角色——这个曾宣称“拥核自卫”的国家,正悄然成为北约核战略的新支点。
\xa0俄《国防》杂志主编科罗琴科尖锐指出:“当英国战机开始携带美国核弹时,伦敦就不再是旁观者,而是核战争的潜在发动者。”
\xa0随着“七月风暴”军演进入实弹射击阶段,波罗的海海域的紧张气氛达到顶点。
\xa0北约侦察机在演习区域周边频繁出没,俄空天军则派出苏-35S战斗机进行伴飞拦截,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正在改写欧洲安全的游戏规则。
当美国试图用核武重塑威慑格局时,俄罗斯用一场横跨四大洋的军演给出答案:在核时代,任何单边冒险都将引发不可预测的连锁反应。
\xa0未来几天,随着北约“波罗的海行动-2025”军演的启动,这片海域或将成为冷战后最危险的核博弈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