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晚年,嫌弃50多岁的发妻张春华年老色衰,不愿与她住一屋。他搬去宠妾柏夫人卧室,从此不再与张春华同房,还对貌美宠妾抱怨:“那个该死的老东西,我实在不想多看她一眼!” 说起司马懿,大伙儿可能都知道他是三国曹魏的重臣,后来还干出了篡权的大事,算是个狠角色。 但少有人提他的家事:张春华作为他的原配妻子,可不是普通女子。她出生官宦世家,聪明有谋略,年轻时在司马懿被曹操软禁时,还救过他的命,夫妻俩并肩走过战乱岁月,风风雨雨几十年。 张春华比司马懿小几岁,两人结婚时都是风华正茂,但到晚年时,司马懿官至太傅权倾朝野,而她到了五十多岁。当时张春华容颜已衰,不再年轻貌美,让司马懿心生嫌弃。 这事儿在《晋书》里写得清清楚楚,说司马懿晚年"性转疏薄",对妻子不再亲近,改而宠爱年轻美貌的柏夫人。柏夫人呢,是他在位高权重后新纳的姬妾,背景不详,但估计更合他胃口。 司马懿搬至她处后,私下仍抱怨张春华。他对柏夫人嫌弃妻子之举,称其为“老物”而不愿相见。这个转折点发生在公元251年左右,司马懿年近七旬时。 很多人以为司马懿就是个大英雄,却忽略了这种行为的丑陋一面。在三国乱世,司马懿是政治斗争的老狐狸,权谋玩得溜,晚年更是在曹魏宫廷搞出"高平陵之变"夺权。 个人膨胀之下,他对发妻的厌弃可能源于他的权力异化——当一个男人手握大权,就容易将女性物化。 张春华代表的是过去平凡时的岁月,他老了想逃避衰老现实,找个年轻宠妾来象征自己还没凋零。当时社会一夫多妻很正常,但司马懿这档子事儿特别扎眼,因为他曾靠张春华扶持起家,却忘恩负义。 张春华性格刚强,晚年被冷落时不争吵,默默承受,反映女性在父权社会下的被动地位。 咱们看看张春华的真实角色。史书里说她是"闺阁之秀",年轻时帮助司马懿处理家事政事,生了司马师、司马昭这对枭雄儿子。 晚年被嫌弃后,她过着孤独生活,直到257年病逝。司马懿在她死后只给了简单葬礼,可见情分多薄。柏夫人呢,虽没张春华那么重要,但她代表司马懿晚年享乐主义。 别以为柏夫人日子好过——宠妾身份在古代如玩物,一旦司马懿去世,她就可能被边缘化。司马懿的举动不是偶然失误,是他性格缺陷的放大。史学家分析他为人猜忌冷酷,晚年更甚:他在政斗中诛杀政敌无数,对家人都这样狠,毫不意外。 他嫌弃张春华不是单纯好色,而是男性主导社会中,女性价值被外貌绑架的缩影。张春华年轻时能助司马懿渡劫,暮年却被其贬为“老东西”,岂不讽刺? 司马懿晚年患了失权恐惧症,借宠妾转移衰老焦虑。史书上他活了73岁,比张春华长命,但心已冷漠。要我说,张春华才是真英雄,默默忍辱不求声张,司马懿倒成了反面教材。 总之,司马懿的这件轶事虽小,却深刻揭示了权力腐蚀与性别不平等的痼疾。从历史到现代,它提醒我们:别让时光磨灭了感恩心,别让外表代替内涵。
司马懿晚年,嫌弃50多岁的发妻张春华年老色衰,不愿与她住一屋。他搬去宠妾柏夫人卧
梅梅谈世界
2025-07-25 13:15:58
0
阅读: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