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2年,抗联将领王德林去大地主戴万龄家募捐时,戴万龄说了一句话并叫出200多

底层史观吖 2025-07-23 10:04:35

1932年,抗联将领王德林去大地主戴万龄家募捐时,戴万龄说了一句话并叫出200多名持枪的家丁。看到此情况王德林大惊失色:万龄,你可不能胡来!没想到戴万龄大笑着说了一句话,让所有人佩服不已。

1932年秋天,中国国民救国军日子不好过,缺钱缺枪,弹药不够用,王德林想到老友戴万龄有钱有势,就决定去求助。他带上几个战士,从延吉出发,直奔敦化县东沙河沿的戴家大院。那天戴万龄在家,正逗鸟玩,听到敲门,开门一看是王德林,两人抱了抱,互相问了好。战士们站在外头,衣服破烂,装备差劲。王德林开门见山,说部队抗日需要钱和武器。

戴万龄瞅了瞅战士们,摇头说了一句,红军这么艰苦。说完吹哨子,呼啦啦跑出两百多名家丁,全拿着枪,站成队。王德林以为要出事儿,脸色变了,高喊别胡来。战士们也拔枪警戒。戴万龄见误会了,赶紧笑起来,说了一句让人佩服的话,这些人是护家的,如果需要,全交给你们,去打仗比留这儿有用。王德林他们松了口气,收起枪。

戴万龄解释说,这些家丁是防土匪的,现在国难当头,正好抗日用。他带王德林去仓库,看里面堆的粮食布匹银元,说要卖掉大部分家产,只留点过日子,其余捐给部队。早买的枪支弹药也全给。家丁们听了,很多都点头同意。王德林谢了谢,握手道别。走时戴万龄送到门外。

第二天,戴万龄开始卖地卖铺,钱装袋子送去救国军营地。家丁们带武器跟着王德林走,路上躲着日伪哨卡。戴万龄安顿好家里,带四个儿子追上部队,当了大队长。尽管六十多岁,他操练队伍,儿子们当小队长。救国军实力上来,多次打日军补给线,抢东西分给士兵。戴家捐的这些,让部队过了难关,大家擦新枪,商量怎么打。

募捐后,戴万龄家产卖了,买弹药马匹送去驻地。两百家丁编进部队,戴万龄带儿子们当第五营营长。尽管岁数大,他在前头冲,儿子们跟上。1933年,日伪军大兵围剿,王德林让主力撤,戴万龄领队突围,拖敌军半个月。用地形设伏,四儿子一个个中弹倒下。突围没多久,叛徒卖了情报,日军抓了戴万龄。审讯时他不吭声,日军用刑,他倒下没了。戴家五十多人投抗日,大多死在战场,只剩几个女人和小孩。王德林继续带队打,袭击日伪点,但压力大,1933年底撤到苏联,重组队伍。戴家事儿传开,鼓舞更多人抗日。

王德林的抗日路不是一帆风顺,早年那些反抗沙俄的经历,让他懂得团结穷苦人的重要。那时候在黑龙江,沙俄人把中国人不当人,动不动就罚,王德林不光自己干,还拉着工友们一起闹,抢了东西不独吞,全分给大家,这让他在民间有了根基。后来投军,当营长,学了点军事知识,到九一八时,就能快速拉队伍。中国国民救国军建起来后,初期人少装备差,但王德林靠老关系募捐,慢慢壮大了。戴万龄这人,地主出身,但不坏事儿,帮穷人找活,护村子,这在乱世里挺难得。九一八后,他没投降日伪,暗中帮抗日,这点比很多有钱人强。

募捐那事儿,戴万龄召家丁,王德林误会,以为要动手,结果是捐人捐枪,这转折让人佩服。戴万龄不光捐钱,还带儿子上战场,六十岁人冲在前,这劲头感染很多人。救国军得这些援助,打了几场胜仗,士气上来了。但日军围剿狠,戴家付出大,四儿子死光,他自己被抓不招,死了。叛徒这事儿常见,乱世里人心复杂。王德林部队撤苏联,不是败了,是战略调整,后来重组,继续抗。

这些历史事儿,告诉我们抗日不是一个人干,得靠大家。王德林从穷小子到将领,戴万龄从地主到战士,都在乱世里选择了抵抗。他们的故事接地气,没啥高大上,就是普通人做实事。戴家五十多人死剩几个,这代价大,但换来后人记着。抗日胜利靠这些付出,现在和平日子,得珍惜。

0 阅读:48
底层史观吖

底层史观吖

真实的历史文化作品,爱公道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