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中国犯了个最大的战略失误!”去年,新加坡外交专家提醒中国:“中国近些年有一个最大的战略失误,那就是是疏远了美国商界,”那么事实果真如此吗? 信源:市场资讯:关于中美关系的一个外部视角 去年,新加坡知名外交学者马凯硕抛出一个观点,认为中国犯下了一项战略性失误——疏远了美国商界。他说这正是为何在中美贸易摩擦最激烈时,那些曾在中国市场赚得盆满钵满的美国公司,几乎无一出面为中国说话的原因。 然而,美国商界的“沉默”,果真只是因为中国“不会做人”吗?其实在很久之前,中美商贸确实有过一段黄金岁月。在特朗普上台前,世界五百强几乎都把中国市场视作必争之地。 甚至是波音公司都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到2017年,在华销售额从十几亿飙升至上百亿美元之高,中国订单保住了它无数的就业岗位,也让它在与空客的竞争中底气十足。至于苹果、高通、特斯拉这些科技巨头,中国市场更是其利润报表上最亮眼的一笔。 而在九十年代美国国会想取消中国的“最惠国待遇”时,也正是多亏了美国商界站出来极力反对。可如今时过境迁,当特朗普政府挥舞制裁大棒时,这些昔日的“老朋友”却集体失声。这前后巨大的反差,究竟是为什么? 马凯硕给出了三点解释,一是他指出中国不尊重知识产权,合作中常有“技术分享”条款,加上中国企业擅长模仿,即使打官司,西方公司也常常败诉。更何况,模仿是后发国家常见的路径,重要的是如今侵权问题已能通过法律解决。 第二点,他指责了地方保护主义。不可否认,这种现象确实存在,但也绝非中国独有。当年日本汽车横扫美国,美国市场可曾完全敞开大门?如今中国新能源汽车想进入美国,面临的壁垒更是铁证。这顶帽子,中国或许得戴,但美国自己头上也并不干净。于是客观来看,美国公司在中国的处境,远比中国公司在美国滋润。 第三就是最刺耳的一点,他说中国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变得骄傲自满。他举例说有中国官员直言英国已是明日黄花,让对方很没面子。这种“飘了”的心态,尤其在网络上,确实存在。但网络情绪是一回事,国家的清醒认识是另一回事。无论经济、军事还是民生水平,中国与美国仍有差距,这一点不容自欺欺人。 马凯硕认为,正是这些不满,让在中国仍能大把赚钱的美国公司选择以沉默作为抗议。不过,将美国商界的沉默完全归咎于中国的“战略失误”,恐怕是“一叶障目”了。而导致这些的深层原因或许根本不在于中国做错了什么,而在于这背后的更宏大的现实。 当特朗普政府以“国家安全”为名,对中国发起关税战和技术封锁时,“遏制中国”就已经从个人决策变成了两党共识。在华盛顿强大的政治压力下,任何公司,无论体量多大,都必须服从国家战略。谁敢为了中国市场的利益,公然挑战本国政府设定的政治红线?那无异于自寻死路。 但是今天的中国也早已不是二十年前那个单纯提供廉价劳动力和广阔市场的“世界工厂”了。如今我们在手机、家电、汽车等几乎所有领域,中国本土品牌都已成长起来,不仅有价格优势,质量也毫不逊色。美国企业想在中国轻松赚钱,日子远不如从前。他们的沉默,与其说是对中国“做法”的不满,不如说是面对强大竞争对手时的复杂心态,以及在美国国内政治高压下的无奈选择。 而事实上,中国从未想过要疏远美国商界。近年来,中国高层对摩根大通、苹果、特斯拉等企业高管的接待规格,以及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从签约到投产的惊人速度,都清晰地表明,中国依然敞开合作的大门。 所以说到底,马凯硕的“战略失误论”根本站不住脚。中美关系这盘大棋,远非商界的好恶所能左右。当一个国家将另一个国家视为头号战略竞争对手时,指望后者的商界精英们出来“主持公道”,本就是一种奢望。
大桥又被炸了俄罗斯出啥事了**文章:**
【2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