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火上人民日报了!”江西,一群孩子趁暑假,收集了一堆饮料瓶,他们不是拿去

冰枫看历史 2025-07-22 14:14:47

[月亮]“火上人民日报了!”江西,一群孩子趁暑假,收集了一堆饮料瓶,他们不是拿去卖,而是制作二级水火箭,并且在草地上发射成功!夕阳下,“火箭”冲天,这一刻光影太美,梦想太燃,网友:少年强则国强 信源:央视新闻——321,发射!升空的不只有火箭 还有少年的梦想 夏日炎炎,当大多数孩子沉浸在冰淇淋、动画片和手机游戏里时,江西有几个少年却在忙活一件截然不同的事。他们给自己布置了一项特殊的“暑假作业”:用废饮料瓶追逐他们的“航天梦”。 这项作业和老师、补习班都无关,纯粹是一场由孩子们自己发起的科学探索。谁能想到,那些被随手丢弃的饮料瓶,在他们手里竟有了冲上云霄的可能。在一个简易的塑料瓶身上,他们用稚嫩的笔迹写下“航天梦”三个大字。这并不是涂鸦,而是少年们心中对浩瀚宇宙的向往和他们清晰的目标——要亲手造出一枚拥有两级分离装置的水火箭。 为了这个计划,孩子们展现出惊人的行动力。他们四处搜罗瓶子,从家里攒、去小区垃圾桶旁“淘宝”,还发动同学把喝完的饮料瓶都贡献出来。没多久,几十个颜色各异的瓶子就堆成了一座小山。看着这堆“废品”,一个水火箭的雏形已在他们心里悄然成型。 接下来的日子,孩子们在老师的指导下投入到紧张又兴奋的制作中。从清洗到剪裁,再到用胶水粘接,每一步他们都亲力亲为,这些随处可见的瓶子在他们手中有了别样的可能性。不过他们也并不是自己闷头做,而是像个小型科研团队,和小伙伴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如何让结构更稳固、怎样才能飞得更高。 不过,整个项目最难啃的骨头,还是二级分离装置的设计。孩子们试过很多不同的材料,也失败了无数次,废弃的边角料在地上堆了一堆。可他们从不气馁,跟着老师的建议反复拆装、修改,在一次次试错中摸索。最终,一个巧妙的方案诞生了:一个被零食塑料盒剪成的卡扣,尺寸和韧性都刚刚好。 在几周的不停尝试后,这枚承载着梦想的水火箭终于完工了。一日傍晚,孩子们抱着它来到一片开阔的草坪,准备见证成果。不过发射过程比预想的要复杂,尽管出了一些小意外,但孩子们早已配合默契、分工明确。有人固定底座,有人检查接口,有人手持打气筒待命,凭借团队协作,问题很快就迎刃而解了。 随着开关按下,“蹭”的一声,水火箭拔地而起,让人忍不住屏息凝神盯着看。当然最激动人心的,还是火箭飞到最高点时,第一级箭体按预设自动脱落,第二级则继续向上猛冲了十几米,在夕阳下划出一道漂亮的弧线。当火箭开始下落时,那个用普通塑料袋做成的降落伞也顺利打开,载着箭体缓缓飘回地面。 那一刻,草坪上爆发出狂喜的欢呼。孩子们围着火箭又蹦又跳,制作过程中的所有辛苦,都在这一瞬间烟消云散。 这次实践,不仅是一场有趣的实验,更是一堂生动的物理课。孩子们亲手把抽象的理论变成了看得见摸得着的现实。这种从实践中得来的知识和成就感,将会在未来深深地激励着他们。这件事被传到网上后,就连人民日报都在社交媒体上为孩子们点赞了,而网友们则是纷纷感慨这才是暑假该有的样子。 说到底,这次动手制作水火箭的成功,不仅是一次简单的科学尝试,更像一堂教育公开课。它提醒我们,真正的学习,并不只是发生在课堂上。当人们看着视频里那几个孩子雀跃的身影,难免会想起上世纪末时拆收音机、做矿石机的童年。 现在有许多家长都经常抱怨孩子缺乏动手能力,但这群少年用行动证明,只要有机会,他们就能创造出惊喜。如今的孩子们接触的信息更多,只要引导得当,他们的创造潜力,其实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大。那么问题来了,面对下一代的教育,除了书本和分数,我们是不是也该多为他们搭建一些这样的舞台,去点亮那些藏在心底的科学梦想呢?

0 阅读:32
冰枫看历史

冰枫看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